何谓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小儿未成熟的非进行性病损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紊乱,因此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综合征 。
大脑性瘫痪包括运动功能失调、感觉变化、语言及智力的障碍 。大脑性瘫痪的原因很多,分产前、产时或产后因素,大多数发生在产时,占60%,产前占30%,产后占10% 。产时原因,通常是由于产钳、难产或产程延长造成分娩时的创伤或缺氧;产前原因多是脑部先天性发育畸形,也可伴有其他的先天性疾病;产后常见原因是脑炎、脑膜炎、创伤血管意外和缺氧 。
大脑性瘫痪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1、痉挛型 。临床最常见,病变常在大脑皮质,常表现为肌张力增加,典型姿势为二下肢内收的剪刀步态,但智力多数接近正常 。
2、手足徐动型 。病变常在基底神经核,致病因素为缺氧,临床常表现为不自主、无意识的手足活动 。
【何谓小儿脑性瘫痪】3、共济失调 。病变部位在小脑 。临床常表现为平衡失调、肌感觉丧失、步态摇晃 。
4、强直型 。病变在大脑皮质,范围较广,临床常表现为全身肌张力增加,呈强直状,运动消失,同时伴有智力落后 。
5、混合型 。常发生于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后,临床定位症状无一定类型,各种表现都可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