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让我进垃圾桶吗?( 二 )


杨成源建议把蟋蟀放到班级中,大家拍手叫好 。
实录2:
第二天,我上班的时候,看见盒子里的蟋蟀变成3只了,原来杨成源又从家里抓了2只蟋蟀带过来了 。自由活动时间杨成源和小帆围在蟋蟀旁边,观察着、讨论着 。
——“看,蟋蟀的腿很大,一抽一抽的,跳来跳去真有趣” 。
——“我发现蟋蟀的触角在动,两只蟋蟀会打架的” 。
——“蟋蟀是可以打架的,我爷爷说过,那是斗蟋蟀” 。
——“它们斗起来了,肚子一鼓一鼓的,看谁厉害” 。
——“加油!加油!” 。
-------------
实录3:
每星期五是班级社会活动时间,我引导幼儿讨论想做什么事情,还沉浸在和蟋蟀游戏快乐中的杨成源和小帆提议,我们去抓蟋蟀,得到同伴的响应 。于是,引导幼儿拿着空瓶子,组织班级的全体幼儿到阳光小区,分成三个小组找蟋蟀、找各种昆虫 。幼儿在小区的绿化地里,找寻各种虫子,装进瓶中,观察、讨论和交流 。
反思: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 。确实,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大自然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幼儿在直观又具体,看得见又摸得着的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学习和探索,是教学的有效途径 。从幼儿对蟋蟀的抓捕和观察活动中看出,幼儿有着探索自然现象的浓厚的兴趣,有生命的蟋蟀给幼儿带来不少的乐趣和启蒙的教育作用,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充分利用发展机会和途径对幼儿进行教育 。
一:充分利用大自然进行教育 。随着天气的转凉,可以多引导幼儿外出进行观察,对秋天的昆虫感兴趣,还要引导幼儿进行记录和比较,还可以提供放大镜、有关昆虫的知识点和经验,并和幼儿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育,让幼儿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喜欢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培养爱自然的情感 。
二:
注意一日活动的随机教育 。
一日活动皆课程,可以以个别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引导和提升,注意幼儿的兴趣点和闪光点,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 。
三:注重活动中幼儿语言的培养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和表现,多练习,在宽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创设同伴间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幼儿口语的表达能力 。



中班游戏案例
好喝为什么不喝





一位妈妈在《早期教育》上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她给可爱的女儿榨了一杯番茄汁,问女儿:“好喝吗?”女儿点点头“好喝”,听到女儿的回答,妈妈快乐地回厨房做饭了,当她把饭菜做完了,女儿桌前的番茄汁还是满满的一杯,妈妈奇怪地问:“好喝为什么不喝”,妈妈端起番茄汁喝了一口,呀!
淡淡的味道还不如生吃!妈妈问女儿为什么说好喝,女儿笑着说:“因为是妈妈做的呀!”良好的品质并非一朝一夕养成,我猜想这位妈妈也许用了很好很有效的育子方法,女儿表现出来的珍惜和关怀不仅仅让她的母亲感到欣慰,更让我们读者感动 。
番茄汁也许并不好喝,可是因为是妈妈做的,善意的谎言是为了珍惜,不让妈妈难过 。孩子的心是简单纯真、令人感动的 。
想一下现在的孩子,家里的独苗苗,倍加呵护,事事为之包办,凡事顺应他的心愿,常年累月,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大,甚至满足感,所谓的珍惜、关怀,孩子早已过了体验的阶段 。
分享、友爱、协作、关怀…该用多少经历去给孩子换来这些金子般的财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