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反面角色”感兴趣,父母应该如何纠正( 二 )


帮助形成个人意志心理学家认为,争执能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 。在争辩中,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应该怎样表达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志 。争执也表明孩子自我意识的觉悟,正在尝试着走自己的路 。孩子在与父母争辩后发现,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 。辩论的胜利,无疑使孩子获得一种快感和成就感,既让孩子有了估量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 。
因此,明智的父母通常不把自己的意志简单地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为孩子的争辩创造了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 。在争辩的过程中,父母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不要简单地把孩子的争辩看作是对长辈的不敬 。

我的孩子怎会这么爱计较、小气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需要掌握些什么要领——陈福国回答




时间:
2003年11月26日 14:15—14:25
提问:guest
回答:陈福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guest:我儿子现在二十个月,我发现他总是和我试探行为界限 。比如说他摇铁门,我就对他说,不要这样妈妈会生气的,我数一、二、三你走开,不然我会惩罚你(打手板)!结果他就一定等到我走到他面前他才慢慢走开 。
(14:15:26)
陈福国:其实你用的办法是不错的,问题是孩子可能对于你的信号反应不很强烈,因此非要等你走到面前才有反应性行为,象这种情况可以和他交流,告诉他最快的反应是妈妈最欣赏的 。
(14:16:25)
guest:每当我面对他的试探行为就火冒三丈,但又必须克制 。儿子现在已经有了自主意识,比如去超市要选东西,不买就不高兴;再比如吃东西时的选择等,我们多次纠正都不是很得要领 。
(14:18:39)
陈福国:请你告诉我,你是怎样纠正孩子行为的 。
(14:20:11)
guest:比如用转移目标来纠正超市问题 。不过这孩子记性特好,比如我们在超市出来他还为那件事而不高兴很久 。
(14:20:39)
陈福国:在调整孩子行为过程中,是需要耐心,需要生理,需要沟通,需要肯定 。我们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尽量多做鼓励,让他的行为朝适应性行为强化 。
(14:21:23)
guest:另外,我的孩子经常用自己的手去触碰生殖器,但不是过分的那种 。我会告诉他他的手有小虫虫,不要去动 。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我觉得自己就是缺乏耐心!这点不容易克制 。
(14:23:16)
陈福国:这个解释很好 。我们还可以告诉他,如果小虫子爬进小鸡鸡里去就会生病,小鸡鸡就会很痛,让他逐渐地认识到这些行为和疾病的获得有着密切的联系 。
(14:25:32)


------------------------------------------------------------------------------------


孩子与父母争辩对成长有益
爸爸越来越和蔼可亲了好不好




如果做一个调查,问小孩子:“你是怕爸爸还是怕妈妈啊?”相信回答怕妈妈的绝对不会比怕爸爸的少,与昔日惧怕威严的父亲相比,现在孩子眼里的爸爸越来越和蔼可亲了 。于是就引出了现在人们常说的“严母慈父”现象 。
是好是坏?
长期以来的父权社会男尊女卑使孩子眼里的父亲严厉可怕,难以亲近 。世代相传,男人在家庭中往往是唱黑脸的,也就是说,父亲往往是子女的终审法官也是执法者 。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男人也总是板着脸孔,动辄训人 。
所以慈父现象的出现应该是对不良传统的反叛,其结果当然是有利于塑造一代新好男人,好处在于能够和平友善地待人接物,对孩子更是亦父亦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