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父母千万不要再和孩子说这五句话,你中招了吗?( 二 )


萌萌发现,自从弟弟出生之后,妈妈总是抱着弟弟,很少抱自己了 。
一天萌萌发现妈妈又是抱着弟弟,就自己走过去跟妈妈说:“妈妈,我也想抱抱 。”
妈妈对萌萌说:“诶呀,你都这么大了还抱什么啊,弟弟还小所以妈妈要抱着,你自己去那边玩积木吧,懂点事好不好?”
孩子的内心是极度敏感的,对于每一个二胎家庭中的较大孩子来说,都要面临着一定“失宠”的危机,在家长的心中,弟弟妹妹刚出生需要的照顾比较多,再家长照顾两个孩子很容易变得更加疲惫,就很难照顾到大孩子的情绪,甚至会先入为主的认为,有了弟弟妹妹,孩子就应该变得懂事 。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生活状态的改变是被动的而非主动的,家长的这种态度或者语言,更会让孩子认为爸爸妈妈已经不爱我了,或者是妈妈有了弟弟、妹妹,就不要我了 。还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如果做出和弟弟、妹妹一样的行为,就会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甚至会做出尿床、哭闹等行为 。
所以家长在老二出生之后,一定不要忽略大孩子的心理建设,尽量的让孩子参与到弟弟、妹妹的养育工作之中,让孩子真正的接受这个突然到来的小宝宝 。如果孩子出现了逆龄的行为,家长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孩子出现长期的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性格与生活 。
弟弟/妹妹怎么又哭了,是不是你弄的?
乐乐和妹妹在一起玩木头人的游戏,突然妹妹摔倒了,开始大哭 。
正在打扫卫生的妈妈听见妹妹哭之后,赶紧跑过来,问怎么了,然后转头对乐乐说:“妹妹怎么又哭了,不是让你带妹妹玩一会儿么,是不是你又弄她哭了?”
乐乐说是妹妹自己摔倒了,然而妈妈只顾着安慰妹妹,根本没有听见 。
我们发现,很多二胎家庭中,当幼小的孩子开始哭泣,且时和较大的孩子单独相处时,家长会不自觉的认为哭闹的原因源自于哥哥、姐姐,一定是哥哥、姐姐没有照顾好,又或者是哥哥、姐姐欺负了他们,所以他们才会哭 。
无论弟弟、妹妹能否正确表达整个事情的经过,还是大孩子能否正确表达整个事情的经过,家长经常会忽略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而是以自己的判断去下定论,甚至是不断的重复的责备孩子 。
长此以往,家庭中的老大会认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根本就不信任自己,也会丧失对家庭沟通的信心,而老二则会认为哭闹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一旦哥哥、姐姐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只要哭闹就可以解决全部的问题,严重到会影响两个孩子之间的情感,出现隔阂 。
你们两个听话的才是好宝宝,妈妈才喜欢 。
“谁听话我就喜欢谁 。”
“听话的那个才是乖宝宝,妈妈就喜欢 。”
“妈妈看看谁才是听话的那个孩子,到时候妈妈就带他去游乐场 。”
很多家长在说类似的语言时,初衷是希望两个孩子都能够听话,事实上却是在向孩子灌输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妈妈的爱是有条件的” 。孩子会认为自己只有表现好、按他人的喜好来做事,才能够被喜欢、被爱 。
家长如果长期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这样的态度,孩子很容易为了争夺宠爱而在父母面前收敛自己的真实性格,如果自己的行为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就会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所以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最后形成自卑的心理 。
其实家长对于孩子爱是无私的,是没有任何条件可以凌驾于这份爱之上,而这份爱也是营造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家长要做的是在家庭中有两个孩子之后,让两个孩子都感受到更多的爱,这样孩子才能够真正的学会如何去爱别人,而不是通过竞争才能得到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