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券商主题策略:探究碳中和!受益行业有哪些?下一个大风口是它?( 二 )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和机遇 。碳氢转化带来的碳排放是能化产品生产流程中最重要的过程排放 。我们认为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炼油等领域会受到指标限制,短期对“路条”的担心、中期对政策的担心、远期对此类公司是否有能力做产品结构转移的担心都会反映在估值上 。原材料方面,碳中和将加速生物基材料和循环材料的发展 。化工产品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 。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 。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 。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点击查看研报原文】
国盛证券:建议主要关注电解铝、铝加工龙头企业
推荐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全球通胀抬升、EV 上游能源金属三条主线布局投资 。(1) 自上而下,碳中和碳达峰与全球通胀抬升或为 Q2 有色板块的核心投资主线,建议主要关注电解铝、铝加工龙头企业 。(2)自下而上,电动车产业链尤其上游资源端仍维持高景气,尤其锂辉石市场的供给瓶颈尤为突出;另一方面,Q2-3 印尼湿法镍项目开启投产,或进一步印证 HPAL-电池级硫酸镍的可行性,建议密切关注领先企业的成长潜力与确定性 。【点击查看研报原文】
东方证券:参与碳交易产业链相关业务的一些公司将受益
全国统一碳市场带来千亿级市场规模,多个参与主体或能获益 。我国目前碳排放总量超过100亿吨/年,以2025年纳入碳交易市场比重30-40%测算,未来中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规模将在30亿吨以上,与欧盟总排放量水平相当 。基于中国碳论坛及ICF国际咨询公司共同发布的《2020中国碳价调查》的研究结果,2025年全国碳排交易体系内碳价预计将稳定上升至71元/吨,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总规模将达到2840亿 。以当前8个试点碳排放权配额交易活跃度中间水平1%保守估算,未来中国年碳排放配额现货交易额潜力在21亿以上 。
由于我国的碳减排和碳交易尚处于行业的初期阶段,参与碳交易产业链相关业务的一些公司将受益,主要有以下几类:1)推行碳排放权交易主线下,垃圾焚烧企业或从CCER交易中获益,推荐伟明环保、瀚蓝环境、建议关注上海环境、三峰环境、旺能环境 。2)随着碳交易持续推进,持股碳交易所相关企业或能获益,关注深圳能源、长源电力 。【点击查看研报原文】
上海证券:看好碳中和背景下环保行业投资机会
环保行业近期政策景气度较高,今年为“十四五”开端之年,结合“碳中和”长期战略、政策文件对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视,我们认为环保仍是刚需 。行业长期受益于逆周期调节,财政对行业支持力度持续,随着流域治理、固废处理、资源化利用、清洁能源等的深度推进,需求有望加速释放,行业基本面向好趋势不变 。细分行业、个股业绩分化明显,运营类资产如水处理、固废、环卫等仍具备较好成长性 。环保板块估值已长期处在低位,随着市场对成长性确定的优质中小市值标的关注度上行,低估值低市值的环保板块景气度提升,配置价值凸显,当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速建设,看好碳中和背景下环保行业投资机会 。【点击查看研报原文】
浙商证券:绿色衍生品未来有较大市场空间
当前我国碳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碳金融衍生品主要依托于各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主要品种包括碳远期、碳期权、碳掉期等,但交易规模仍然较小,制度也仍不规范,相比海外更加成熟的碳市场以衍生品交易为主的交易状况,我国绿色衍生品发展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