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雷神教案反思


大班音乐雷神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音乐雷神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熟悉乐曲的旋律及性质,学习语音总谱和身体动作,能根据总谱的结构及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进行节奏表演,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雷神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及性质,学习语音总谱和身体动作 。
2、能根据总谱的结构及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进行节奏表演 。
3、表演中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使自己的节奏与同伴保持一致 。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
活动准备
1、《雷神》图片、乐曲图谱 。
2、乐曲《雷神》 。
3、幼儿人手一个乐器 。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雷神》
教师出示《雷神》的两幅画面场景,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
教师:小朋友们快看:天上怎么了?
幼儿:闪电、打雷、下雨……教师:那打雷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谁来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
学念句子:雷声轰隆隆 。
教师:下过了雨,天又会变得怎样?小朋友的心情呢?
幼儿:开心、高兴……教师小结:
有一首乐曲讲得就是打雷、下雨、天晴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
(评析:通过两张简单的图片,在幼儿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交流,然后直接进入主题,引出《雷神》这首乐曲 。)
二、幼儿完整欣赏乐曲《雷神》
教师配上说词和身体动作表演 。
(评析: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幼儿对乐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采用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通过大的图谱,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意境里,并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
三、理解A段音
尝试用语言图谱和身体动作来表演 。
1.教师配乐念图谱 。
教师:乐曲中都说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卡,并逐句练习 。)(评析:
这一环节教师起到了示范作用,为下一环节幼儿跟念做好了铺垫 。)
2.幼儿跟着音乐念图谱 。
教师:小朋友也一起跟着乐曲说一说吧 。(播放音乐,幼儿集体念语音图谱1-2遍 。)
3.教师示范身体动作 。
教师:现在小手也想来参加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教师示范动作 。)教师:刚才小手都做了哪些动作?
幼儿:摇手、拍腿、拍肩、拍手 。
教师:你们想来试一试吗?我们来试试看 。(教师可用夸张的动作提醒幼儿注意音乐的转换部分 。)
4.幼儿听音乐做身体动作 。
(评析:本环节教师结合谱图通过自身的示范,幼儿模仿并创编多种方式的节奏表现形式,既避免了幼儿单调的节奏练习,同时又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四、理解B段音乐,并练习身体动作
1.倾听B段音乐,猜测故事情节 。
教师:轰隆隆的雷声过后下雨了,雨滴会滴在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呢?雷声又会在什么时候再次响起呢,我们从第二段音乐中听一听,找一找 。
教师:从这段音乐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找出雨滴落到的身体部位,雷声响起的节奏点)
2.幼儿尝试练习身体动作 。
教师:我们把这段音乐也用小手表演一下,雨点落在头上我们做什么动作?落在肩上做什么动作?落在腿上做什么动作?落在全身又做什么动作?雷声响起做什么动作?(引导幼儿分别用拍头、拍肩、拍腿、拍手等动作来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