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指导 解析宝宝怕打针的原因?


亲子教育指导 解析宝宝怕打针的原因?

文章插图
前言:打针是我们成长过程之中所避免不了的事情,许多的小朋友们都比较的害怕打针,有的小朋友甚至比较的抵抗打针,那么做为妈妈的你如何让孩子勇敢的对待打针这件事呢?以下就从三个实例中总结经验吧!
第一个故事:妈妈比宝宝更“怕”打针
快满8个月了,过几天又到了打预防针的日子 。这几天,只要一想起这件事,晴晴妈的眼圈就会红起来:这么小的宝宝,小胳膊上的肉肉那么娇嫩,却要被尖锐的钢针扎下去……每当想起这些,晴晴妈心里就会一阵阵心痛 。而晴晴呢,也对打针这件事特别敏感,只要发现爸爸妈妈是带自己去打预防针,晴晴就会惊恐地“哇——”的一声哭起来 。看到这个情形,晴晴妈就更加难以承受了,往往自己也会忍不住跟着晴晴哭起来 。

心理专家说:1岁以前的宝宝,往往会通过妈妈来感知外面的世界 。
一般来说,宝宝的自我意识要到1岁之后才开始萌芽,在这之前,宝宝不会意识到自己是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妈妈是宝宝与外界建立联系的通道,宝宝通过妈妈来感知外在世界 。这个时候妈妈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宝宝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此时的宝宝还不能理解语言的涵义,他们是直接通过感觉大人的情绪来实现交流的 。有的时候,父母可能还没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小宝宝却已经准确无误地捕捉到了 。

提示:妈妈更要做好情绪管理 。
晴晴妈内心里可能有很多未释放的恐惧,对打针这件事有未处理的情结,而且妈妈自己可能就害怕打针 。或者说,打针所关联的感觉触发了妈妈的某种被隐藏的记忆 。这些,晴晴妈自己可能都还没感觉到,但是已经被晴晴捕捉到了,而8个月的晴晴分不清这种对打针的恐惧究竟是妈妈的还是自己的,她只是单纯地感觉到了,所以也就会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 。
第二个故事:
打针一点儿也不疼吗?

咚咚是个乖宝宝,平常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都乖乖地遵从妈妈的安排 。可是,一到打预防针,咚咚就像变了一个孩子似的,越跟他说“不疼、不疼”、“别怕、别怕”,咚咚越是闹得厉害、哭得起劲,常常是一路哭闹挣扎,直到需要妈妈和护士阿姨两个人搂住他、摁住他,另一位护士阿姨才能把针扎进去 。有时候,因为咚咚挣扎得太厉害,还要补上一针 。
咚咚妈为此又气又急又心疼:“打个预防针能有多疼啊?咚咚却像蒙受了天大的不白之冤,恨不得把医生的桌子都掀了,也没见其他的小孩子像他这样闹的!

心理专家说:宝宝对疼痛的感知与成人不一样 。
宝宝打针的时候,很多家长总爱对宝宝说:“不疼不疼,一点都不疼 。宝贝勇敢点儿 。”但是,打针真的不疼吗?打针的疼痛对于成人来说,也许不值一提,而对于一个宝宝来说,他的承受力可能只有成人的几分之一,或者十几分之一,但是他所感知到的疼痛却可能是成人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尽管每个宝宝感受疼痛的阈限不一样,对痛觉感知的发展程度也有快慢,但是疼痛一定存在,这一点毋庸置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