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在道德教育、单亲教育等方面存在误区


贵州省家庭教育学会对全省家庭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表明,家庭教育在道德教育、单亲教育及教育机构等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
一是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道德教育存在一些误区 。如不少家长重智轻德、重知轻能,对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过分溺爱,过度保护和过度期望,使孩子难以具有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健全的人格;有的家长缺少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粗暴,对孩子动辄训斥怒骂、拳脚相加;有的家庭对孩子隔代抚养,监护人放弃教育的责任;受到一些不正确教育观念的引导下,有的家长盲目攀比,不顾孩子潜质、个性和兴趣,强迫孩子学习多种特长;有的家长不注意自身的学习与修养,在孩子面前言行不慎,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等 。
二是单亲、特困、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较多 。
一方面,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一些单亲、特困、流动人口家庭的家长不能为孩子作表率,也不能给孩子应有的道德教育和学习辅导 。
另一方面,由于生活压力大,精神压抑先进原因,单亲、特困、流动人口家庭的家长大多缺乏与孩子的紧密联系和沟通,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成了父(母)心情不畅的“出气筒”;有的孩子则成了父(母)唯一的寄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少家庭居住条件极差,孩子不具备学习的基本条件 。
再一方面,由于经济贫困,教育资源不足,流动人口子女因户口原因,不能正常入学,或就读学校条件差,造成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缺乏信心等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指导服务机构的主要形式是家长学校,目前,贵州已有3000多所各具特色的家长学校,但还是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一是普及不够,二是部分家长学校没有系统的家庭教育计划和授课内容,受培训的家长只能了解到一些表面的、粗浅的家庭教育知识,不能从孩子成长规律上去掌握科学的家教理念和方法,不适应孩子成长的需要等 。
贵州省家庭教育学会会长李朝卉说,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转变教育观念,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结合,发挥各自特长,互补不足,形成合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单亲家庭孩子的早教问题
父母一方在外地工作 新单亲家庭孩子遭遇情感危机



近日,哈尔滨市十余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对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近5%的孩子处于新单亲家庭状态,即并非父母离婚或去世而导致的单亲家庭,而是父亲或母亲常年在外地工作或者经商造成的“单亲家庭”,这些孩子甚至一年只能和父亲或母亲见一面,生活中缺少关爱,遭遇情感危机 。
16日,哈市道里区一位小学三年级教师向采访人员介绍,他们班级一名学生的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这个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只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每年只有春节前后才能和父亲团聚 。这名教师说,由于父亲总不在家,孩子心里没有依靠,胆子变得很小,老师不叫他,他从不举手发言 。采访人员见到这名学生时发现,在与人交流时他表现得很胆怯,在采访人员的启发下,他终于说出自己的愿望,就是每天都在日历上划对号,盼着父亲早一天回家 。
对于新单亲家庭孩子遭遇情感危机的现象,哈市第37中学校长黄素珍说,他们学校有近5%的新单亲家庭的孩子就读,这部分孩子只跟着父亲或者母亲在家,作为父亲或母亲既要工作还要在家独自培养孩子,精力不够用,往往对孩子关心不够 。这些新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上缺少关心,同学关系不融洽,师生之间沟通得少 。老师也普遍反映这样的孩子通常有逆反心理,不好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