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之外的珠峰哲理

海明威在他的名著《雪山盟》的开头有这样的故事:在非洲的一个很高的雪山顶上 , 当地的土人发现一只死去了的黑豹 , 那黑豹明知雪山顶上没有食物可寻 , 为什么要跑上去呢?
王石很有点像海明威笔下的黑豹 。两年多前 , 五十二岁 , 他攀登珠穆朗玛峰 , 到峰顶就立刻下山 , 死不掉 , 瘦了二十多磅 。我问他:“为什么你要做这种傻事呢?”他响应:“没有为什么 , 只是喜欢这样做 。”
是的 , 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 , 会做一些没有任何回报 , 甚至没有外人欣赏的事 。这是创作的本质 , 只要自己欣赏 , 要做 , 于愿已足 , 不需要任何来自外间的回报 。王石攀登珠峰是一种创作吧 。
除了傻里傻气的创作可以给予作者很大的满足感———我称之为珠峰哲理———经济学无从解释王石这种人的行为 。骤眼看 , 他虽是稀有动物 , 但这种人今天在国内愈来愈多 , 我自己就遇到几个 , 让我衡量他们之间的共同局限 , 推出一个前所未闻的经济假说来 。
【金钱之外的珠峰哲理】一位在江苏做县长的朋友 , 到处跑为该县招商发展 。年前收到他的电话 , 说要到我家造访 , 进门来 , 斜卧沙发疲态毕露 , 休息片刻 , 说:“教授呀 , 可不可以给我一杯酒 。”我明白 , 当我在创作累极时 , 也要一杯酒 。几个月前再遇该县长 , 他很喜欢我戴的手表 , 左看右看 。那手表有点怪 , 对我来说太大 , 十多年前以二千港元购得 , 常用的手表失灵 , 胡乱找这个没有用过的戴上 。
己所不欲 , 可施于人 , 我见县长的金色手表有锈迹 , 太不成话 , 要把自己的送给他 。他推却 , 后来我千方百计也送不出去 。这位县长说了很多关于中国的经济与政治体制的新闻 。我很想知道他为什么那样拼搏 。要升官吗?要发财吗?不便直问 , 旁敲侧击 。他知道我的意思 , 最后说:“教授呀 , 我就是要为国家做点事 。
几天前与国内某城市管理土地多年的头头进晚膳 。此君身居要职 , 每天过手天文数字 , 要得“好处”应该不困难 。早就认识他 , 屡次要求跟我比赛书法 。始终没有比 , 看来他其实怕比 , 而我又乐得手下留情 。这次见到他 , 见他穿上的西装不合身 , 多半是街边货 。问起生活 , 他说二十年来住在七十平方的公寓 , 两房一厅 , 晚上谢绝应酬 , 写书法 。
闲谈中他说在他的城市 , 清廉而又本领比他高的干部不少 。

在杭州遇到一群年轻商人 , 赚钱的 , 工作起劲 。他们给我的感受 , 是把生意作为一项创作 , 其中一位对我说得清楚:“大家都希望大上去 , 做出一点成绩来 。”显然地 , 金钱之外这些青年都有一点珠峰哲理 。
可能机缘巧合 , 或者概率中了邪 , 这几年我在国内遇到的 , 不管是官还是商 , 都给我一点为创作而大干一手的味道 。
问一位新相识认不认识某某人 , 他可能说:“我认识 , 不怎么样 。”或说:“我听过 , 还可以 。”这些是六七十年代美国学术全盛时期常听到的话 , 是创作者在竞争中的知己知彼的言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