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儿疾病的根源


探究小儿疾病的根源

文章插图
中医儿科医家在很早以前就在预防小儿疾病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如清代《大生要旨》中说:“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培养,故饮食宜调,寒温宜适……须知小儿身体微弱,脏腑柔脆,岂堪先以疾病摧其生机,继以药物资其消烁,精神暗耗,能保长生乎?”
有些年轻父母害怕孩子生病而保护过度,其后果就是削弱了自身的抗病能力,反而使孩子变得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弱不禁风,容易生病 。人之所以不得病,主要是依靠自己身体内具有的防御能力,中医称之为正气,西医称之为免疫力 。孩子的抗病能力是从哪里来的?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从母体带来的 孩子出生时从母体中获得了一定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抵抗常见细菌和病毒的侵袭,所以6个月以内的小儿一般较少发生疾病 。2.打疫苗产生的 按规定进行疫苗预防接种,是提高孩子对传染病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3.长病长出来的 从免疫能力形成来看,6个月至3岁以内的儿童抗病能力最低 。6个月以后小儿体内从母体带来的免疫球蛋白逐渐减少,自身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比较低,因此,抗病能力比较差,一般每年要患5~6次病,如果小儿未注射过疫苗,还容易患传染病 。从积极的态度看,长一次病就长一次抵抗力,长一次病就长一次心眼,长一次病就长一次身体 。3岁~5岁的小儿,其抗病能力逐渐增强,但每年仍要患3~5次感冒 。5岁以后,抗病力越来越强,18周岁才是成人水平 。4.睡出来的 孩子要睡足觉 。应早睡,不要熬夜 。高质量的睡眠能促进儿童身体、智力和心理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
5.吃出来的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同时提供所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所以要谨和五味,注意各类食物的合理搭配,让孩子吃多种多样的食物 。按时节量,食有规律 。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不要强迫孩子进食 。不挑食、不偏食,不过饥,不过饱 。不要怕孩子吃不饱,吃多了会积食,一上火就容易发烧感冒,这就是“没有内热就引不来外感” 。防止长期偏嗜某种饮食物,以免营养不全 。尽量避免在进餐时批评教训孩子 。搞好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
6.锻炼出来的 利用空气、水和阳光,让孩子经常到户外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促进智力的发育 。让孩子赤手赤脚玩耍大有益处,动作千变万化,也会促使大脑各个不同部位快速做出相应的机能反应 。
7.夸奖出来的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措施 。外界的刺激过于强烈时,孩子的免疫力就会下降 。为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应保持养育环境相对稳定;要夸奖孩子的长处以增强自信,扬长补短,不要把孩子的短处同其他孩子长处比较;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
8.调理出来的 护理中关注“汗、寒”,小儿是阳气偏旺之体 。日常生活中衣服不要穿得太多,睡觉时被子不要盖得太厚 。穿得过多,盖得过厚,过暖则自身调节体温的机能就不能正常运行,会助长阳气,导致上火,反而容易感冒 。
住不要夜卧受寒,食不要吃冰冷的食品,饮不要喝碳酸饮料,否则既伤胃又伤肺 。
中医儿科医家在很早以前就在预防小儿疾病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如清代《大生要旨》中说:“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培养,故饮食宜调,寒温宜适……须知小儿身体微弱,脏腑柔脆,岂堪先以疾病摧其生机,继以药物资其消烁,精神暗耗,能保长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