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何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文章插图
让孩子独立安然入睡,需要父母有意识地去培养,在孩子没有形成不良的睡觉习惯之前就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行为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也是孩子提升智力和意志力的关键 。

【如何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相关关键字:睡眠习惯
如何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要想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和睡眠习惯,父母的态度必须明确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这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的体现 。
1 帮助幼儿建立睡眠的作息规律
宝宝很多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通过建立条件反射这一学习方式形成的 。孩子定时睡眠、定时上床、准时起床的好习惯同样是运用了这一学习方式 。
每当孩子到了要睡眠的时候,让孩子躺在床上进行哄睡,然后父母采取一些固定活动,如每次临睡前洗浴、换睡衣、换上干爽的纸尿裤或让孩子听同一首安眠曲或者讲同一个故事,或者父母做同一个动作——亲吻他、拍他等,直至孩子入睡 。每天父母都采取这样固定的哄睡模式,经过一段时间,只要做这些事情,孩子就知道该入睡了,就能够养成自行入睡的习惯,即建立了良好的睡眠条件反射 。
需要提请父母注意的是,越小的孩子建立这种条件反射需要的时间越长,父母要有耐心 。如果父母采取了抱着、摇着、吃着奶哄睡的模式,时间长了建立的条件反射就是必须抱着、摇着或者吃着奶才能入睡的习惯,以后再想纠正就十分困难了 。
2 帮助幼儿分辨昼夜
室内光线要有明显的昼夜分别,日夜活动应该有明显的区别 。白天小睡也不必挂上窗帘,不需要刻意制造安静环境;夜间睡眠则需要黑着灯(可以用小夜灯)与白天小睡有所区别 。
《生命时报》曾经报道,英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指出,睡眠期间室内灯光会影响人体内分泌,尤其是可以改变褪黑素分泌,同时缩短体内褪黑素在夜间的持续作用 。而褪黑素则可以影响人们的睡眠、体温调节、血压和血糖的稳定 。研究结果显示,睡眠暴露于灯光之中的受试者,99%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褪黑素分泌延迟,而褪黑素持续作用的时间也缩短约90分钟 。这对于人们血糖的稳定是不利的,它会影响血糖稳定,不利于血糖控制 。
3 白天小睡的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
白天尽量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与他玩耍、说话,利用孩子清醒的时间进行早期教育 。其实,早期教育在我们生活的时时、处处、事事中都可以进行 。
4 临睡前不要让孩子太兴奋或太疲劳
孩子临睡前不要玩耍得过度兴奋,或者让孩子过于疲劳 。因为这样会造成肾上腺素浓度增高以对抗机体产生的疲劳,孩子反而会因为兴奋、易怒、急躁而难以入睡 。
1岁以后每天睡眠的时间12~14小时,白天1~2次小睡;随着发育,多数孩子逐渐缩短上午小睡的时间(父母也有意识地这样培养),直到1岁半左右停止上午小睡,只有下午一次小睡了(多数孩子要睡2小时左右),晚上可以连睡10个小时,3~4岁下午小睡变得越来越少 。
晚上提前让孩子入睡,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夜间可以连续睡眠,而且是高质量的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