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能造就天才吗( 三 )


目前,社会上对早期教育还存在着片面发展的错误认识,在早期教育中往往忽视思想品德培养,认为“树大自然直”,甚至发现孩子的一些不良意识和行为习惯,也不以为然,说什么“年龄小,不懂事,大了就好了,”不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予以纠正,任其发展下去 。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恨不得孩子一下学到很多知识,变成“超常儿” 。
盲目地让孩子学习弹琴、书画、跳舞,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过多 。因此,眼睛只盯在智育上,只强调其一,忽视其他,都是错误的 。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
“6岁之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移,态度坏了不易变 。这些儿童进到学校里,教师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经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是事倍功半” 。
家长要改变有关早期教育的旧观念,不能脱离实际地强调超前教育使孩子提前进入小学状态,去应付小学入学 。这种违背孩子心理,生理特点的强化学习,只能加重孩子的负担,造成孩子对学习的逆反心理 。应该大力宣传和提倡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大自然,恢复孩子好动的天性,才有利于发展 。
良好的个性品质 。
儿童的身心发展(主要指德、智、体三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家长应该全面把握,不能把它们割裂开,孤立地按先后顺序一项一项去培养 。不能把对儿童的德育、智育、体育看成像在一张白纸上绘画一样,先画一部分,其他部分留下空白,再逐一去画 。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上是不会存在任何“空白”的,这是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
幻想让儿童在某一方面保持“空白”,留待以后去发展是不可能的 。

12
信任:家庭教育的情感基石
正确理解育儿中不等式



这样儿童才能健康发展 。
所以,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机会,其中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比如,时常带孩子到陌生的环境中去 。在陌生孩子之间大家是平等的 。他会逐渐认识到为什么不能打人,为什么不能随便动别人的玩具等等 。使孩子在群体生活中萌生公共道德意识 。
二、刺激孩子的反应性,让他感到新奇 。比如,鼓励孩子摸一摸,动一动可爱的小猫、小狗或能使孩子感到好奇的东西,给他感知自由,他会慢慢了解很多东西 。这种主动的学习比起家长的波动灌输来,孩子易接受得多 。有些教育可以适当提前 。比如,早点教孩子讲话,增加一些语言刺激反应,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训练中家长要及时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绩,适当的宽容和鼓励是很必要的 。
三、让孩子从小受点磨难和挫折 。应该干的事他不想干,就坚持让他干;不该拿的东西地想拿,就坚持不让他拿 。当然这有点难,但对孩子有好处 。让孩子从小受点磨难,长大了就可能经得住挫折 。
【早期教育能造就天才吗】四、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寓教于玩耍之中,让孩子有兴趣地学习 。



12
信任:家庭教育的情感基石
正确理解育儿中不等式


wwW.3mama.Com文②章,不得自行转载,违者必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