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 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四 )


4.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 。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 。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 。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 。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 。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
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 。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 。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
7.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 。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 。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
8.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 。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 。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 。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 。“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 。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 。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
10.纳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 。“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 。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 。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 。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