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误区


人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误区

文章插图
手足口病是很多小朋友常见的儿童疾病 , 但是很多家长却对它并不是很了解 , 有很多家长误以为手足口病只是儿童疾病 , 通过亲吻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并不会患有手足口病 ,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 下面就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人们对于手足口病的认识误区都有哪些?
误区一:患过手足口病便不再得 。
手足口病常发生在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 见 ,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 , 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 , 导致死亡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 , 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众多 , 因此并不 是得过一次手足口病 , 以后就不会再发 。
而麻疹、水痘等传染病则不同 , 通常都是由单一病毒 , 如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等引起的 , 这些传染病患过一次后 , 孩子就等于有了抗体 , 以后再患麻疹、水痘的机会就非常微小了 。
误区二:亲吻孩子不会传染疾病
很多家长都喜欢亲吻自己的孩子表达爱意 。其实 , 这样的亲吻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 , 尤其是嘴对嘴的亲吻和一进门的拥 吻 。因为手足口病作为肠道传染病 , 传播途径主要是与患者的直接接触、飞沫传播、接触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经口传播(与患者共用杯碗等) 。如果家长是病毒携 带者 , 那么一个简单的拥吻可能就会导致孩子感染手足口病 。
因为成年人抵抗力强 , 感染了病毒很可能不发病 , 但是病毒如果通过口腔传染给抵抗力弱的孩子 , 那么很可能马上就开始兴风作浪 。
因此 , 医生提醒说 , 家长要小心手足口病的隐性传染 , 进门前请注意洗完手、换好衣服再亲近孩子 。看到可爱的孩子 , 也要注意克制不要亲吻他们的小嘴巴 。另外 , 家长也要注意个人卫生 , 以免感染病毒而不自知 。
误区三:手足口病一定要做病毒检测 。
临床上经常碰到有些家长 , 医生判断为手足口病 , 家长却无法接受这个诊断 , 觉得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得这样可怕的疾病 。其实 ,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 的传染病 , 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 。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 以夏秋季多见 , 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对于普通病例来说 , 它有比较明显的症状:急性起病 , 发热 ,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 , 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 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 , 疱内液体较少 ,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
手足口病的检查方法
1.末梢血白细胞
一般病例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大多正常 。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 , 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3.病原学检查
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 。
4.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 。以补体试验结合最为敏感 , 起病后10~20天可获得阳性结果 。
5.脑脊液检查
外观清亮 , 压力增高 , 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 , 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 , 糖和氯化物正常 。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时 , 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 , 蛋白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