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七趣说|教育不应消极地,追随于游戏之后,而应积极地引导游戏的发展


雷七趣说|教育不应消极地,追随于游戏之后,而应积极地引导游戏的发展
文章图片
【雷七趣说|教育不应消极地,追随于游戏之后,而应积极地引导游戏的发展】
雷七趣说|教育不应消极地,追随于游戏之后,而应积极地引导游戏的发展
文章图片

首先 , 凡幼儿都喜欢游戏 , 这是人所共睹的事实 。 尽管无人怀疑游戏的存在 , 但是对它的本质 , 却有种种不同的解释 。 游戏是潜藏在儿童中的本能的表现 。 教育只应谨慎地追随于本能之后 。 于是儿童就把它用于自然的、无目的的游戏活动 。
其实 , 十九世纪末的 , 德国生理学家卡尔·格罗斯和心理学家施太伦认为:游戏是未来生活的 , 一种无意识的准备 , 是一种本能的 , 练习活动 。 男孩子玩打猎捕鱼 , 是为他们成年时养家、谋生做准备;女孩子玩娃娃 , 是为将来做妻子和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 。 上述种种看法 , 都是颇具代表性的观点 , 但是均未能正确说明 , 游戏的本质 。 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观认为:第一 , 儿童游戏绝不是本能活动 , 而是儿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活动 , 它受社会存在的制约 。
因此 , 教育不应消极地 , 追随于游戏之后 , 而应积极地引导 , 游戏的发展 。 第二 , 游戏绝非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 恰恰相反 , 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 成熟的游戏 , 表现出很强的 , 目的性和计划性 。 第三 ,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 , 的一种形式 , 它象学习、劳动和工作一样 , 需要消耗一定体力和精力 。 但是 , 儿童游戏 , 并不是为了消耗过剩的精力 , 而是为了学习成人的 , 社会生活 。 它是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 。
正是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上 , 他们产生强烈地 , 要求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愿望 。 他们只能在想象中 , 完成这一类现实活动 , 而游戏恰恰满足了 , 这种要求 。 这就是游戏所以成为三至六岁儿童的 , 主要活动方式的现实原因 。 当然 ,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 经验的积累 , 体力和能力的发展 , 它将逐渐为学习和劳动所取代 , 也是必然的 。
最后 , 儿童在三至六岁阶段 , 主要的活动方式是游戏 , 他的所学所得大多 , 通过游戏而来 。 当他们还不能自由地 , 参加成人的实践生活时 , 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了这种自由 。 游戏不仅满足了 , 他们参与成人生活的愿望 , 而且为他们提供了 , 模拟成人生活的天地 。 因而 , 游戏对他们 , 是至关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