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脱水的原因与防治


小儿脱水的原因与防治

文章插图
人们对“脱水”这个医学名词并不陌生,而且听到脱水,都会有些惊慌失措的感觉 。
的确,脱水是个比较严重的状况,但程度不同,同时也有预防和减缓加重的办法 。
3天前,晶晶突然发烧了,体温达39℃ 。妈妈带她到附近医院就诊,大夫诊断晶晶得的是急性感染,于是服用了退烧药和消炎药 。但吃完药之后,孩子出现呕吐的症状,而且吐得越来越严重 。在暂时停用药物之后,呕吐止住了,但腹泻却又开始了,而且次数也越来越多 。从昨天起,她的精神状态就越来越差 。于是晶晶被再次带到医院 。经过医生的询问和检查,她已至少4小时没有小便了,口腔干燥,哭时眼泪极少,前囟略有凹中陷;皮肤弹性也略差 。
大便检查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于是确诊,孩子患了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脱水 。需要住院,实施静脉输液纠正脱水 。
什么是脱水?
根据重量计算,人体内水分约占60% 。正常人通过饮用水分补充体液,通过出汗、流泪 。排尿丢失体液,以保持体液的平衡 。当体液水平正常时,人体内血流速度稳定,并且有足够的多余水分形成眼泪、唾液、尿液和粪便 。当体液不足,也就是“脱水‘时,病人会出现哭时无泪、口腔干燥、砂纸样舌面 。尿色深黄,而且一天总尿量也会减少 。
严重者,出现心跳加速 。血压变化、休克甚至死亡 。
脱水是个渐进的过程 。医学上,根据体重的丢失量粗略估计脱水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 。下表帮助我们认识不同程度的特点 。
导致脱水的原因
导致儿童出现脱水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急性胃肠炎和液体摄入过少 。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体液丢失是胃肠炎导致脱水的原因,同时也是引发脱水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导致脱水的另一常见原因是液体摄入过少,例如:口咽疼痛引起的吞咽困难 。有时,配方奶粉与水混合的比例不当——奶粉中所加水量过少,也可引起婴儿出现脱水 。
如何预防脱水?
脱水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症状,只要了解可能引起脱水的原因,就可以尽早采取适当的方法来预防 。上面已提到引起脱水的主要原因是急性胃肠炎和水摄入量不足 。如果孩子出现高热、呕吐、腹泻及拒绝饮食的情况,就应想到很可能发展成脱水 。及时少量多次地补充口服液体,就可以预防脱水的发生 。
家庭内能够治疗脱水吗?
尽早认识脱水症,特别是轻一中度脱水,就能及时开始家庭治疗 。
对轻度脱水来说,可采用口服补充液体的方式 。最好的补液饮料是家庭自制米汤 。(米汤的制作方法:先煮沸一升的开水,然后倒入一碗米,再煮沸5~10分钟,直至水变为稀糊状 。将煮好的米汤倒入容器内,加入一汤匙的糖和盐 。待稀糊状液体变凉至室温时,米汤就制作好了 。)
到药店购买口服补液盐,也是纠正脱水的好方法之一 。对于较大的儿童,也可饮用超市出售的含电解质和糖分的饮料 。由于这些纠正脱水的液体味道不好,孩子不愿接受 。应采用少量多次服用的办法 。如果婴儿服用后出现呕吐,就从少量开始,每次10~15毫升,每15~30分钟一次 。待婴儿能够耐受后,再加到每次30毫升、60毫升 。如果婴儿继续腹泻,就不需限定孩子服用的总量 。
补充液体的关键是均匀、慢速 。特别是小婴儿患者.有时为了调整饮用液体的速度,可将液体浸到毛巾内,再让婴儿吸吮毛巾 。
大于1岁的幼儿还可采用吸吮冰棒的方式 。
如果经过家庭补液治疗以后的效果不满意,已经发展到了中一重度脱水,或是引起脱水的因素持续存在,就应及时到医院接受医生的指导,必要时接受静脉输液 。静脉补液是将一定浓度的葡萄糖 。氯化钠,氯化钾等按比例混合,根据脱水程度,调整补液速度和补充量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静脉输液纠正脱水仍然要遵循均匀慢速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