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特护病房受特殊护理


宝宝在特护病房受特殊护理

文章插图
在特护病房受特殊护理
宝宝需要送进特护病房的原因很多,比如早产、体重过轻或出现健康问题,包括妈妈患有可能遗产给孩子的疾病 。
虽然特护病房里的宝宝情况各不相同,但眼看着自己的儿子或女儿在挣扎求生的父母们,心里的震惊和忧虑却是相同的 。我的小儿子因为早产六个星期,出现了严重的黄疸而在特护病房住了将近一个月,当时我和我妻子别提多么绝望了 。小家伙因为离开妈妈的肚子太早,还不具备吸吮反射,只能在小小的胃上插一根导管来输送营养 。不过,与特护病房里的其他孩子相比,他已经算是个健康的大块头了——他体重4磅(约合1.8公斤),也没有任何需要做手术的严重问题 。
尽管如此,那段时期还是我们一生当中最紧张、最慌乱的时期 。
我们一连几个小时坐在特护病房,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保温箱,听着连在我小儿子身上的监视器发出的“哔哔”声 。
另一对夫妇准备带着他们的孩子离开医院了,那景象让我们既充满希望又满心绝望,我们多期待自己也能那样啊!
好在特护病房的医护人员都非常专业,简直是百里挑一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也慢慢地意识到了自己有多幸运 。在普通产房,有时候人们会把奶爸当做多余角色,至少他们的态度会给奶爸造成这种感觉,但在特护病房里,我自己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 。我和这里的其他奶爸们聊天,发现他们与我的感觉一样 。
根据宝宝的情况不同,特护病房提供的加护服务分为三个等级:
·重症监护(即neonatal intensive care,简称NICU),针对那些有严重健康问题或早产的婴儿;
·高度监护(即high dependency,简称HD),针对那些病症不是非常严重,但仍需复杂的护理程序的婴儿;
·特别护理(即special care,简称SC),针对那些早产后没有出现严重问题的婴儿,或是那些受到重症监护或高度监护后恢复良好的婴儿 。
有的孩子从重症监护一步步转为特别护理,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而有的孩子健康状况恶化,会从特别护理再转回重症监护,真是让人操碎了心 。
大多数特护病房一天24小时都对父母开放 。当你离开医院,在家里时睡时醒地捱过一夜,一大早起来就为孩子的事情头痛不已时,你可以直接给特护病房打电话,向负责照料你的宝宝的护士问问情况 。
别忘了,即便你的宝宝正由最专业的医护人员照料着,你和你的妻子仍旧是最了解她的人,你们发自本能的意见应该得到尊重 。从我的经历来看,医护人员还是非常认可我的意见,也会鼓励我多发表看法,他们把我看成是他们的一员 。
即便在特护病房,父母还是可以为孩子做很多事,比如给孩子喂奶——哪怕是通过导管 。多数特护病房里都有吸奶器和冷藏柜,因此就算孩子还不会吸吮,她也可以喝到妈妈的奶,从母乳里获取营养和抵抗力 。
如果宝宝的状况允许,你们还可以为她洗澡、换衣服 。如果宝宝实在太小,那这些事情做起来恐怕要费一番工夫,尤其对那些第一次做父母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不过特护病房的医护人员个个都非常专业,而且超级有耐心,他们会教你该怎么做的 。
“袋鼠式护理法”无论对孩子还是对父母都很有好处 。这种方法一点儿也不复杂,而且人们经过验证发现它的效果也十分显著 。你只要把你那只穿着纸尿裤的宝宝放进你的衬衫里,让她紧贴你的皮肤,把她的头转过来,让她的耳朵贴在你心脏的位置上就可以了 。这种方法最初是在20世纪80年代哥伦比亚的首都波哥大受到推广的 。由于缺乏有效的医疗手段,人们发明了这种方法,没想到新生儿的死亡率立刻从70%下降到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