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存活率面临隐忧

专家:早期干预可治好多动、睡眠语言障碍、脑瘫等疾病
已经28个月的小小,只会模糊地喊“爸”、“妈”等单字,右半边身体活动困难,性格多动暴躁……
这个在妈妈子宫内呆了不足7个月、出生时只有940克的孩子,正在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神经损伤症状 。这类被称之为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孩子,如果不早期发现病症并进行干预治疗,日后或将成为残障群体 。
12人中10人有问题
12月24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和小儿神经内科对3年间收治的多名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随访,公布了一份关于极低体重儿的随访调查报告 。
极低体重儿,指的是出生体重在1000克-1499克的新生儿 。小儿神经内科王华教授介绍,在最近医院随访到的12个孩子中,只有2个孩子完全正常 。其他的孩子均被检查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包括行为异常(例如多动倾向)、脑性瘫痪、睡眠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 。
高存活率面临隐忧
以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病死率很高,是足月产新生儿的20倍 。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越来越高 。
“在盛京医院,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病死率不足1%,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存活下来 。”新生儿科喻志凌教授说 。而这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些孩子成活后的生命质量如何?他们往往面临着这些远期问题:例如发育障碍,包括脑瘫、精神发育迟缓;例如视觉听觉障碍、轻微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语言障碍、学习困难、行为障碍、多动等 。
早期干预可以预防
这是否意味着为了拥有健康的孩子,就要放弃极低出生体重儿?也并非如此 。
“重要的是早期发现有问题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王华说,极低出生体重儿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脑瘫,但实际上得脑性瘫痪的比例并不高,而且如果能在孩子3个月内开始治疗,可以不留任何后遗症,跟正常孩子一样 。此前人们总认为,神经细胞死亡不能再生,但在临床中,如果在有效的治疗时间内,仍可恢复 。
对于其他异常,可针对性地通过神经营养药物、家庭早期教育等方式,进行有效治疗,让这些孩子尽早回归正常,拥有健康的人生 。
因此,王华指出,家长应该高度关注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时注意孩子是否与同龄孩子在行为、语言、智力等方面有无差异,一旦某方面有问题,要尽快到医院检查 。
温馨提示
为了正确喂养早产儿宝宝,了解更多有关早产儿的知识,请进入久久健康网母婴频道早产儿栏目 。
精彩推荐

  • 早产儿的家庭营养支持!
  • 早产儿更应母乳喂养!
  • 早产宝宝冬季更应注意保暖!
【早产儿存活率面临隐忧】②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