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儿科医师面对面( 三 )


如果当初听从医生建议,就不会延误了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太令人痛心了!
遵守医嘱,遵守医院的合理规定,这是就医的基本原则,很多医疗纠纷是因为家长不懂得医疗常识,不听从医生的劝告造成的 。当然,原因还有很多,而且往往错综在一起 。
纠纷发生的原因
从医生的角度看,发生儿科医疗纠纷的原因主要有:
家长过度保护
有时候,孩子的病情延误是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过度保护所致,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哦!尤其是新生宝宝,浑身软乎乎的小人儿,有些家长根本不舍得让孩子打针、抽血,因此,医生要求做这些检查时,家长自然采取不合作态度,以致延误了诊断和治疗,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
专家点评
就诊时,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溺爱形成了对医生的不配合、不合作,结果反而会害了孩子 。抽血检查、腰椎穿刺、髂骨穿刺、核磁共振等有时是很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段,能进一步确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
家长对医疗过高期望
宝宝生病了,家长总是希望宝宝能很快药到病除 。其实,疾病都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规律,而且有些疾病病情复杂 。有些家长给孩子吃了两天药,一见效果不显著,就怀疑医生的医术 。综合考虑,治疗效果不好有很多原因,除了医生的处方不同以外,发病原因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孩子的免疫力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
专家点评
疾病是有其发展演变的规律的,有的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不可能一下子就能确诊,而且也需要相应的辅助检查来协助诊断,如果家长不配合做检查,再加上很多疾病的症状有很大的相似性,就容易发生误诊 。此外,还建议家长最好能对孩子的免疫功能做个测试,对孩子的体质、免疫功能等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
家长自作主张
有句话这样说“父母大夫,害苦孩子”,的确,有些家长根据自己的所谓经验,喜欢自作主张--发烧用退烧药,咳嗽用镇咳药等等,反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 。有时候,医师主张吃药治疗,但家长认为打针会恢复得快,而有些患儿需要打针治疗时,家长却因为时间关系,不方便带孩子到医院打针,要求吃药 。有时医生主张患儿住院观察或治疗,家长却担心对孩子照顾不周等,不同意住院,或者在住院期间擅自离开病房 。
孩子病情发展很快,稍有闪失就可能延误孩子的治疗甚至出现意外 。
专家点评
关于孩子的治疗,家长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但一定要征得医生的同意 。建议家长能了解一些医学常识,比如发烧是孩子对疾病的免疫反应,对机体有一定的良性作用;孩子咳嗽,是为了排除气道分泌物,家长不能擅自用退烧药或强力镇咳药物 。
经济方面的原因
关于经济方面的医疗纠纷并不在少数 。患者看到医药费昂贵,总会误会医生吃“回扣” 。也许类似的现象的确存在,但有些情况也是患者应懂的常识,比如,有些患儿已经用过不少药物,体内产生了对药物的耐受性,再到该医院治疗时,医生不得不开其他类型的药物,价格可能有所差别;此外,对于体质差的孩子,常规疗法效果不显著,也许花费上就比较大一些 。
专家点评
关于医疗价格和药物收费是一个很受争议的社会话题 。建议患者最好选择医疗水平高、医疗信誉好的医院,若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情况,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利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
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纠纷
1一般在病人特别多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纠纷 。家长在待诊时容易急躁,医生在忙碌时容易态度生硬或交代病情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