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防冬春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二 )


目前尚无临床应用的减毒活疫苗,对易感者用免疫球蛋白注射可降低发病率或减轻病情 。
六、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发病年龄以5-15岁的儿童最多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初有畏寒高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1-2天后先一侧腮腺肿大,数日后对侧腮腺亦肿大 。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发亮肿胀,灼热但不红,具有弹性和触痛,在张口、咀嚼或食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 。
腮腺肿胀于1-3日达高峰,持续4-5日逐渐消退,病程大约10-14天 。流行性腮腺炎自潜伏期起至腮腺肿大消退时均有传染性,因而要注意隔离病人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止 。
七、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发病较多 。新生儿因缺乏天然免疫力,也有发生百日咳,且病情较重 。百日咳初期类似感冒,有低热、打喷嚏、流涕及咳嗽等症状,2-3日后咳嗽逐渐加重,7-10日后进入痉咳期,每日发作数十次,尤以夜间为甚,持续数周后逐渐恢复 。由于百日咳自潜伏期末至发病6周后均有传染性,以病初2-3周传染性最强,因而自发病之日起应至少隔离40日或至痉咳开始30日 。
针对百日咳的预防,目前多采用百白破混合制剂作基础免疫,自孩子出生后3-6个月给予预防接种,皮下注射3次,每次隔4-6周 。
八、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2-8岁儿童发病率高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有发热、疼痛、咽喉痛、吞咽困难和全身不适 。
【九防冬春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起病24-36小时内出疹,1-2日内迅速扩展至全身,持续2-3日消退,体温也随之下降 。皮疹为颈、躯干及大腿内侧最为显著,一般为全身弥漫型、粟粒样大小均匀的点状充血疹,伴瘙痒,疹间无正常皮肤,触之有灼热及粗糙感,压之褪色 。皮疹消退后开始脱皮,颈、躯干及面部为小片脱皮,而后掌、足底部有大片脱皮 。猩红热的传染性以发病初期最强,到脱皮时多无传染性,隔离时间约为一周左右 。
流行期间,儿童应避免去人多拥挤,空气不良的公共场所,室内注意通风换气,多晒太阳,用盐水漱口也可减少猩红热发病 。
九、流脑: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也是多发于冬春季的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致病 。其临床特点是发病突然,有高热、畏寒、头痛、恶心、呕吐及皮肤淤点、淤斑等毒血症症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轻微 。
病后3-4日进入脑膜炎期,呈现剧烈疼痛、频繁呕吐、精神与意识障碍,甚至谵妄、昏迷 。体检可见血压升高而脉搏缓慢,尤其是有明显的神经损害体征,可见颈项强直或角弓反张,克氏征或布氏征阳性 。个别儿童病例可表现为暴发型,病情凶险 。
一旦在流行期儿童出现高热、剧烈疼痛、频繁呕吐及有皮肤淤斑,应及时虑及流脑,尽早住院隔离和观察治疗,预防基本同猩红热,密切接触者可用抗菌素预防性治疗,降低发病率或减轻病情 。
【独*家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