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感染需对症护理


小儿泌尿感染需对症护理

文章插图
泌尿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包括尿道炎、膀胱炎及肾盂肾炎等 。可发生于小儿的任何年龄,以新生儿、婴儿发病率最高 。小儿泌尿系感染时症状可不典型,容易漏诊而延误治疗,临床常见的表现有发热、尿频、排尿时哭闹等 。
【名词解释】泌尿系感染(ruinary tract infection)简称尿感,是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 。感染可累及上、下泌尿道,因定位困难统称为尿感 。症状上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 。前者起病急,症状较典型易于诊断 。慢性及反复感染者可导致肾损害 。
小儿尿感的临床表现
1、急性尿路感染
北京曙光男科医院专家刘秀芝主任介绍,急性尿路感染是指病程在6个月内者 。症状因年龄及感染累及部位而异 。年长儿与成人相似,年龄越小全身症状越明显,局部排尿刺激症状多较轻或易被忽视 。
(1)新生儿期:多由血行感染所致 。症状轻重不等,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吃奶差、苍白、呕吐、腹泻、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 。多数小儿可有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增长缓慢 。部分病儿可有抽风、嗜睡,有时可见黄疸 。
但一般局部排尿症状多不明显,因此要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应及早作尿常规检查及尿、血培养以明确诊断 。
(2)婴幼儿期:仍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轻咳、反复腹泻等 。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症状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 。排尿时哭闹,尿频或有顽固性尿布疹应想到本病 。偶可出现黄疸 。
(3)儿童期:下尿路感染时多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有时可有终末血尿及遗尿,而全身症状多不明显 。但上尿路感染时全身症状多较明显,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可伴腰痛及肾区扣击痛 。同时可伴有排尿刺激症状 。部分病人可有血尿,但蛋白尿及水肿多不明显 。
【小儿泌尿感染需对症护理】一般不影响肾功能 。如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或有尿路梗阻、畸形等其它因素者可转为慢性 。
2、慢性尿路感染
刘秀芝主任介绍,慢性尿路感染是指病程6个月以上,病情迁延者 。症状轻重不等,可从无明显症状直至肾功能衰竭(首先出现浓缩功能受损) 。反复发作可表现为间歇性发热、腰酸、乏力、消瘦、进行性贫血等 。局部下尿路刺激症状可无或间歇出现 。脓尿及细胞尿可有或不明显 。病儿多合并尿返流或先天性尿路结构异常,B型超声波检查或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瘢痕,如能早期矫治可减少肾损害 。
小儿发生尿感的原因
(1)生理特点:因婴儿使用尿布,尿道口常受粪便污染,加上局部防卫能力差,易引起上行感染 。小婴儿机体抗菌能力差,易患菌血症可导致下行感染 。
(2)先天畸形及尿路梗阻:前者较成人多见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肾盂积水、后尿道瓣膜、多囊肾均可使引流不畅而继发感染 。此外还可由神经性膀胱、结石、肿瘤等引起梗阻 。
(3)膀胱输尿管尿液返流(简称尿返流):婴幼儿期常见 。国外介绍患泌尿系感染10岁以下小儿中,35%~60%有尿返流 。刘秀芝主任介绍,在正常情况下,输尿管有一段是在膀胱壁内走行,当膀胱内尿液充盈及排尿时,膀胱壁压迫此段尿管使其关闭,尿液不能返流 。在婴幼儿时期,由于膀胱壁内走行的输尿管短,很多小儿排尿时关闭不完全而致返流 。
细菌随反流上行引起感染 。尿返流的危害在于导致反流性肾病及肾脏瘢痕形成,多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 。返流的程度与肾脏瘢痕成正比 。轻度返流可随年龄增长而消失,但重度返流多需手术矫治 。因此,对泌尿系感染患儿查明有无返流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