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防护让小宝宝远离流脑


冬春季节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 。
了解一些疾病知识 , 做到提前预防 , 及时治疗 , 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
流行性脑膜炎是春季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发病多见于儿童 。流脑对小儿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 , 应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 。流脑高发季节 , 对宝宝加强防护 , 让宝宝远离流脑 。
流脑表现 , 初起鼻咽
冬春季节是流脑的多发期 , 2-4月达到发病高峰 , 5月份迅速下降 , 6-10月发病处于最低水平 。冬春季室内活动多于户外运动 , 人们之间接触频繁密切 , 流脑易传播和扩散 。同时受气候寒冷、干燥或忽冷忽热的影响 , 一些病原菌孳生 , 从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 使呼吸道局部抵抗力减弱 , 形成了感染流脑的诱因 。
流脑的感染起自鼻咽部 , 然后病菌侵入血液循环 , 最终达到脑膜或身体其他部分 , 产生炎性损害 。因此经过2-3天的潜伏期后 , 最初的症状表现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多数小儿无明显症状 , 一部分病人有咽痛、鼻咽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 , 可以表现为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 。随之病人突然出现寒战 , 高热体温可达40℃ , 头痛、呕吐反复发作 , 呕吐呈喷射状 , 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瘀斑 , 起病之后有时唇周出现疱疹 , 亦可见于口腔内、耳、胸、四肢、生殖器及臀部等处 。
化验血常规 , 白细胞增加 , 中性粒细胞增高 , 严重时出现脑膜刺激症 , 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 。这时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 , 头痛剧烈 , 频繁的呕吐 , 患儿烦躁不安 , 睡中尖声喊叫或嗜睡 , 神志恍惚 , 往往伴有惊厥 , 甚至出现昏迷 。暴发流脑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又分为休克型、脑膜炎型和混合型 , 如果抢救不及时 , 往往造成死亡 。
还有一种轻型流脑 , 较多见流行后期 , 起病较缓 , 病势亦轻 , 发热不高 , 神志清楚 , 亦无瘀斑 , 仅为鼻咽炎症状 , 有少量小的出血点 。
亲密无间 , 造成传染
病人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 病人在潜伏期末已具有传染性 , 因此应该早期隔离病人 。带菌者分为恢复期带菌和健康带菌 , 恢复期带菌者为大部分病人 , 病后鼻咽部排菌不超过三周 , 约有10%一20 %的病人临床症状消失后仍排菌 , 极少数病人排菌可达数月 。健康带菌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 这部分人比病人约多10-20倍 , 因为无临床症状 , 不易被发现 。
【加强防护让小宝宝远离流脑】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 , 借咳嗽、喷嚏、说话等将飞沫进入空气传播 。病原菌在体外生活力极弱 , 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 , 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乳、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儿来说 , 很容易被传染 。人口稠密、居室拥挤、空气不流通、阳光缺少、人口流动均易造成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
治疗彻底 , 终身免疫
早期、全程、足量地使用抗菌素是治疗流脑的关键 。
一般疗法:静脉输液 , 补充电解质 , 纠正酸中毒 。抗菌疗法:青霉素做静脉持续滴注 , 疗程5-7日;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 , 口服、肌注或静点 , 疗程5-7日 , 也可用复方新诺明 。暴发型的治疗 , 除抗生素治疗外 , 应积极抗休克 , 消除脑水肿 , 防止脑疝 , 防止呼吸衰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