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绞痛是病吗?


小儿肠绞痛又叫肠痉挛症,是指功能性肠痉挛所引起的反复发作的长期慢性腹痛 。其临床特点是腹痛,但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差别甚大 。轻者仅表现短暂性腹部疼痛,短时间可自行缓解;重者腹部疼痛很严重,哭闹不止,影响饮食和睡眠等,可长达数天不等 。从小婴儿到青春期前均可发生 。只有那些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经常不断反复发作的称之为小儿肠痉挛症 。
而发作次数较少者,叫小儿肠痉挛 。
二者是有区别的 。
一、病因有:
1.过敏性因素:这类患儿具有过敏体质,可有过敏性哮喘或皮疹;还表现在容易对食物过敏,引起腹痛或腹泻 。
2.物理因素:寒冷、食物过热或过冷、饥饿、饮水或吃饭过快、吞入较多的空气等,或腹部受到外力击打 。
3.精神因素:在家经常受父母训斥打骂,在幼儿园、学校因调皮常被老师严厉批评的孩子容易发生肠痉挛 。紧张、恐惧、惊吓等可诱发肠绞痛 。比如在考试前由于紧张可诱发肠痉挛而影响考试 。
4.少数有家族史 。
二、临床表现:患儿往往突然发作,身体弯曲,双手紧抱腹部;或在床上蜷曲或翻滚不止 。剧烈疼痛者面色蜡黄,出冷汗,口唇青紫;一次痉挛发作时间在几分钟或更长 。然后缓解,或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发作 。大多数疼痛缓解后,可排出较多的带有泡沫的大便或排气,又恢复正常状态 。在疼痛发作时,查体见腹肌紧张,腹部无明显的固定压痛点,有时可触及到痉挛的肠管,像腊肠一样,肠鸣音亢进;体温大多无升高;有人报告在肠痉挛发作时血常规检查噬酸性细胞一时性增高,但并无特异性意义 。
【小儿肠绞痛是病吗?】三、与年龄的关系:不同的年龄其痉挛肠管的好发部位也不一样 。小婴儿好发生在回肠末端,引起阵发性哭闹,但在夜间发生较少,应该注意的是肠痉挛可成为引起肠套叠的诱因;幼儿多发生在幽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可因痉挛而导致食后呕吐或恶心等;学龄期儿童以乙状结肠发生率最高 。
医生提示:婴儿期肠绞痛要与急性肠套叠区别 。肠套叠的四大症状:阵发性哭闹、呕吐、大多数在右中上腹部触到腊肠样包块、果酱样大便;幼儿和学龄期前后儿童应该与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肠梗阻区别 。急性阑尾炎:腹痛是转移性右下腹痛,疼痛位于右下腹部,固定 。触摸时小儿有痛苦表情,拒按或用手推开医生的手 。多伴有呕吐,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
而急性肠梗阻则表现为呕吐(高位性)、腹胀及无排便排气(低位性),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千万不可在没有弄清楚诊断时就盲目使用止痛药 。
预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1.新生儿和婴儿不要喂得太多、太快、太饱 。要按时喂奶,因为婴儿哭闹太久时容易吞入大量空气,可诱发肠痉挛 。奶不要太热或太凉,添加辅食要逐渐增加 。
2.学龄前后的儿童,一日三餐要按时按量,不要暴饮暴食;对容易发作肠痉挛的儿童,冬天可戴口罩,防止在外吞入过多的冷空气;夏天不要无节制地吃冰糕和冷饮料;
3.有过敏体质的儿童,要避免接触一些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如花粉、鱼虾等;
4.在夜间或远离医院,儿童发生肠痉挛时,如果以前曾发生过,可进行腹部热敷,或喝少许热的开水或汤 。按医嘱或说明书服用颠茄合剂等解痉止痛药物 。如果病情逐渐发展并加重,千万不可继续等待,应速去医院,以防延误病情 。
5.需要与家长说明,小儿肠绞痛一般随其年龄增大,在青春期后大多可消失,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小儿外科副教授 马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