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什么炎症都能用抗生素


有炎症就要用消炎药?不一定!炎症消退就不用再吃消炎药了?不行!
说起炎症,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消炎,而且很快就会联想到消炎药——抗生素 。炎症是什么?有炎症一定要用抗生素吗?抗生素解决什么问题?下面让我们通过诊室里的实例来解释吧——
例子一:
2岁的小强已经高热两天,体温最高达到38.7℃,还说嗓子痛 。经医生检查,发现扁桃体明显肿大,而且扁桃体表面还覆盖着白膜,经过化验证实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医生嘱咐家长给孩子服用阿莫西林——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而且要坚持服用10天;体温超过38.5℃要口服退烧药 。
例子二:
同为2岁的小静也是高热两天,嗓子痛 。医生检查发现孩子咽部不仅充血明显,而且还长了很多小泡,最后诊断为疱疹性咽颊炎 。医生嘱咐家长回家后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喝水,体温超过38.5℃要口服退烧药 。家长听到这样的嘱咐,总是觉得不踏实:孩子嗓子红难道不是炎症吗?为什么不给孩子消炎呢?不用抗生素,炎症能消吗?
看起来相似的病例,为什么一个要服抗生素,而且要服10天,另一个却不用服抗生素?其中的关键是引起炎症的原因不同 。
发炎、发烧:
免疫系统抗感染的过程
炎症就是人们常说的“发炎”,表现为红、肿、热、痛 。炎症可能是感染性炎症,也可能是非感染性炎症 。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自动防御反应,但有时候炎症也是有害的 。那什么是感染呢?感染是病原菌进入人体后,对人体局部或全身造成的损伤,同时也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参与抗感染的过程 。比如细菌感染时,血液中白细胞急剧增加,并且涌向感染部位,就会出现小强那样的情况:肿大的扁桃体上覆盖了白膜——聚集的白细胞 。
病毒感染是血液中淋巴细胞急剧增多,涌向感染部位,就会出现小静那样的情况:咽部出现很多小泡——淋巴滤泡 。
人体免疫系统参与抗感染的过程还表现为发热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见的是感染 。发热对孩子有利也有害 。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会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 。但是,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9℃,有可能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甚至产生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所以,当孩子体温达到38.5℃时,就应该服用退热药物 。
细菌感染:
必须用抗生素彻底消灭
那么如何消灭感染,也就是如何抗炎呢?现在广为使用的抗生素其实只能针对细菌,有个别的还可针对支原体等 。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或破坏细菌的生长,起到消灭细菌的作用 。细菌是活体微生物,各自之间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针对不同细菌感染,医生会推荐作用相对较强的抗生素,而不是最高级、最贵的抗生素 。小强患有扁桃体炎,原因是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
氨苄青霉素对其杀伤力最强,所以阿莫西林成为首选 。人们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细菌也锻炼了自己的耐药能力,如果一次不使其彻底死亡,当这些细菌再次感染给其他病人时,它们对用过的抗生素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如此反复传播,最终的某个时候,这些细菌对这种抗生素不再敏感,抗生素也就无法再杀灭细菌了 。所以,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时间,把细菌彻底杀灭 。
这就是为什么医生嘱咐小强的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使用10天抗生素的道理 。
病毒感染:
使用抗生素适得其反
如果是病毒引起的感染,抗生素却爱莫能助 。
一般病毒感染,特别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可以自愈,病程多在3~5天 。也就是说,病毒在人体内存活时间有限 。只要病毒感染期间孩子症状不太严重,比如:退烧较快,吃饭、排便等基本正常,病毒就可以在人体内自然死亡 。小静就属于这种情况,因此,医生没有给小静开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