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更需科学护理以防夭折


早产儿更需科学护理以防夭折

文章插图
科学护理防早产儿夭折
据秦副主任介绍 ,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37周小于259天的活产婴儿 。由于早产儿全身各系统功能发育尚不成熟 , 对子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均较差 , 因此死亡率较高 。为了避免早产儿夭折 , 做好护理工作极其重要 。
以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日常护理、喂养、临床医疗等为特色 。在长期的专业工作中 , 他们认为护理的关键在于四个因素 。
一为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27-28℃ , 相对湿度55-65% 。
由于一般居室的温湿度很难达到这些要求 , 因此早产儿出生后可以放置在暖箱中 。
二为体位:早产儿的头应偏向一侧 , 使口中的粘液外流 , 避免粘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
三为喂养:由于早产儿成熟度不同 , 其吸吮能力也有所不同 , 因此 , 可以采用不同的喂养方法 。
四为预防感染:这是提高早产儿生存率的关键 。早产儿不能与患有感冒、气管炎、腹泻等疾病的人接触 , 护理者要注意穿隔离衣 。
阵痛并非早产信号
据统计 , 每十个孩子中就一个会提前来到人间 。而在妊娠24个周到32个周之间想要早早来到人世的小宝宝 , 医生们都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 , 尽可能地让他们在妈妈肚子里待得久一些 , 哪怕是多待一天也好 。因为即使是短短的几天也会使早产宝宝的成活几率大大提高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 , 并不是所有的阵痛都会导致分娩的开始 。
秦副主任指出 , 准妈妈有时会感到肚子一阵阵的发紧 , 或者小腹感觉异样 , 与正常的阵痛不同 , 很可能是身体在做分娩“练习” 。但是如果剧烈难忍 , 或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 准妈妈应该咨询医生 。只有专业人士 , 才能分辨出究竟是准妈妈不舒服引发的无害阵痛“练习” , 还是身体在发送报警信号 。
【早产儿更需科学护理以防夭折】临床门诊中 , 医生会帮助1/3的准妈妈解除警报 , 告诉她们这不是“正式”的阵痛 。准妈妈于是又可以回家了 , 并且带着医生的忠告:保持心情放松 。有早产迹象的准妈妈 , 医生会对她们进行血液检测 , 并根据检测的结果对症治疗 。其中有1/3的准妈妈 , 她们提前到来的疼痛非常剧烈 , 可能预示着孩子就要来到人间了 。
现代医学已经能够帮助胎儿平均在妈妈肚子里多待上9天 。这段时间可以用来促进未出生宝宝肺部的发育成熟 。此外 , 有早产可能的孕妇应该在医院接受特殊护理 。
{page}出院后更需精心养育
专家指出 , 早产儿出院后 , 爸爸妈妈不要以为宝宝就平安无事了 。由于早产儿免疫力低下 , 抗病能力弱 , 因此 , 首先注意的是不要使早产儿传染上疾病 。为此 , 除了专门照料宝宝的人以外 , 其他人员不要接近宝宝;同时 , 也不要在家喂养小猫小狗 , 因为猫狗身上往往带有病菌;另外 , 室内空气要清新 , 常开窗户通风换气 。冬天要注意保暖 , 不要让风直接吹到宝宝的身上 。
由于早产儿机体状况很弱 , 因此不要让早产儿消耗体力 , 不要加重早产儿的心脏负担 , 而保暖和安静对早产儿显得更为重要 。此外 , 早产儿会经常呕吐 。早产儿易发生紫绀 , 就是局部或全身因血液中缺氧 , 皮肤和黏膜变成了青色的症状 。这是早产儿的危险信号 , 爸爸妈妈要特别地留心 , 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