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秀才啥水平?只相当于高中生?

古人近几年网上流行一个说法——秀才 。意思是说一个普通人,在高三的时候知识量是最大的,因为高三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注重各科,真可谓是秀才 。寒窗苦读十年指的是秀才,可高三的学子不止读了十年,高三知识最多这个说法并不统一也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实,或许这样说也没有错,回过头来,古代的秀才之路确实是非常艰难的 。
由于时代不同,古代秀才和举人的知识没有现代高中生多,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时代发展不同有差异也是正常的,但是现在学生在古代而言并非是“高材生”也只能算是一个认识字的人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这样,古代秀才注重书法、写作、历史知识的培养,相对当代高中生而言是遥不可及的 。
【古时候的秀才啥水平?只相当于高中生?】其次是,当代高中生比较注重理论知识,实践只是就相对而言较少,而古人的实践能力就领先很多 。实话实说,古代科举制度和现在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它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向是不一致的 。历史上记载,汉晋南北时期秀才指的是贤良有才之人,那时候的定义很简单,到隋唐时期,秀才纳入科举考试,这时候的秀才并非那么简单了 。
在隋朝时期,考中秀才人数屈指可数 。唐代也很少出现秀才,因为对秀才要求极高相当于博士,所以说在隋唐时期,现代高三生是比不上秀才的,这差距甚远 。隋唐时期的秀才可谓是大师,简直是难上加难,所以考中的人真的是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由于考试较难所以后期科举考试也慢慢取消了 。
在宋元时期,秀才是变成了对普通读书人的称呼,宋元时期的秀才和现在高三生可以相比并论,那时候到处是读书人,数不胜数 。到了明清时期,秀才真正纳入科举制中 。这样看起来,秀才在古代是比较底层的阶级,因此这也是人家将高三生和秀才对比的因素 。
以清朝作为例子,清朝统治年间,秀才人数也才45万人左右,平均下来一年才一千多人考中,要知道,清朝时期国土相比现在较大,以这样的考中比率来算,现在的高中生知识度都要此秀才高 。但是古代的四书五经,不比现代教育的知识少,只是年代的限制,以前的人学得深,学得也广,至少学历在现代来说是不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