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形状各异 , 雷达的工作原理却大致相同:靠电磁波的发射和回波来实现探测功能 。这种方法看似简单 , 但在实际应用中 , 电磁波的探测之旅却一路坎坷 。如何减少“杂波”干扰、提高探测距离和探测精度 , 推动着一代代雷达设计师进行艰难的探索 。
早在19世纪末 ,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帮助人类叩开了电磁理论的大门 。随后 , 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提出了无线电在远距离探测方面的潜力 。
战争的爆发刺激了科技的飞速发展 , 也使很多曾经概念性的设计理念得到实际应用 。
事实上 , 雷达的最初发明来自于人类的“无心插柳” 。1935年 ,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瓦特团队希望把无线电波作为一种攻击武器用来摧毁德军飞机 , 但很快便得到了失败的结论 。
意外的是 , 他们发现通过测量从机身反射回来的无线电回声长短 , 可以得知飞机的飞行方向和距离 。同年 , 该团队为英国空军带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 世界上第一部雷达研制成功 。
雷达的横空出世 , 让英国人在空战中占尽优势 。当时 , 英国军队在海岸线上架设了大型雷达天线 , 其提供的探测信息帮助英军拦截了不少德军轰炸机 。雷达在实战运用中的大获成功 , 使得设计师们萌生了把雷达装上飞机的想法 。
1937年 , 英国“安森”号飞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台机载雷达 。3年后 , 装备在“英俊战士”战斗机上的机载雷达在空战中首次使用并崭露头角 。
受到雷达技术限制 , 这时期的雷达探测距离只有几公里 。由于位于机身外部的“犄角”天线体积庞大 , 影响飞机机动 , 雷达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
早期雷达采用普通脉冲体制 , 探测能力较弱 , 尤其是下视探测时 , 微弱的目标回波信号几乎被淹没在杂波中 , 从而失去对目标的探测能力 。这种探测方式很快被历史淘汰 。
20世纪60年代 , 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研制成功并逐渐投入使用 。它克服了早期雷达的缺陷 , 具有下视功能 , 抗干扰能力强 , 在三代机上普遍应用 。
这种机械式雷达通过旋转天线进行扫描 , 发射单一波束 , 即靠“身体转动”来带动“眼睛”探测 。空战中 , 随着战机速度提高、数量增多 , 设计师发现 , 机械扫描方法速度慢 , 极易跟丢目标 , 多目标跟踪时更是“力不从心” 。同时 , 由于发射机只有1个 , 一旦损坏 , 整部雷达也会失效 , 可靠性难以保证 。
于是 , 采用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应运而生 , 并经历了无源到有源的发展 。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把整部发射机分散到数以千计的收发组件上 。即使一个收发组件损坏 , 也不会影响整部雷达工作 。这种雷达天线类似于蜻蜓的“复眼” , 不仅实现了“身体”能动 , “眼球”也能动 , 还可以瞄准不同方向、不同目标 , 同时进行跟踪 。
不仅如此 , 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技术 , 雷达能够同时实现对空、对地探测等多种功能 。作用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隐身性能好、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势 , 使其成为战机上科技含量最高、技术最复杂的装置之一 , 也成为衡量战机战斗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
- 油电混合汽车是什么原理
- 海市蜃楼原理是什么
- 好看的配色方案和搭配原理 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总结
- 热气球原理简单解释
- 各种离心机工作原理及结构示意图 离心机的工作原理简述
- 揭秘康宝莱奶昔的减肥原理 康宝莱减肥产品怎么样
-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自动变速器执行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转子发动机工作原理是什么
- 装倒车雷达需要打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