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乳牙换恒牙该注意什么?


让孩子拥有一口好牙,成为不少家长对儿童健康的新期许 。早前,世界卫生组织曾把牙齿健康列为健康的十大标准,牙齿的好坏非但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还对脸型、面部容貌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从孩子乳牙到恒牙期间的替牙期,堪称儿童牙齿形成的关键一刻 。
“六一”儿童节之际,本期周刊我们邀请了儿童口腔科的权威专家,为各位家长讲解孩子替牙期内维护口腔健康的注意事项 。——编者
孩子身处替牙期??牙齿会有啥变化
儿童长到6岁前后,第一恒磨牙在乳磨牙后方萌出,随后乳牙开始脱落,继承恒牙在相应位置上萌出,到12岁左右乳牙全部替换完毕 。这个阶段(6-12岁),口腔内既有恒牙也有乳牙,称为混合牙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替牙期 。
处于替牙期的孩子,口腔内情况会变得复杂,同时它是颌骨和牙弓的主要成长发育时期,也是恒牙建立新的咬合关系的关键时期 。因此,正确认识和对待替牙期常见现象对于这一阶段孩子口腔护理尤为重要 。
一般情况下,替牙期内牙齿会出现以下变化——
1、新萌出的中切牙间有小间隙或向两侧倾斜 。
孩子6岁左右,刚刚换出的上中切牙(门牙)常常会靠不拢,中间出现间隙,很多家长经常会带孩子前来咨询是否需要矫正 。这种现象是由两侧侧切牙的牙胚压迫中切牙的根端使其根向近中,牙冠向远中倾斜的结果,当两颗侧切牙萌出时,间隙就会自行关闭 。
2、恒切牙萌出初期,切牙出现的轻度拥挤现象 。通常新萌出的恒牙比替换的乳牙大,在下切牙萌出初期,由于替牙间隙不足以容纳比较大的恒牙,可能出现下前牙轻度拥挤现象,以后随着颌骨和牙槽突的生长拥挤会有所改善 。
3、上下恒切牙萌出早期,前牙出现轻度深覆合关系 。即上前牙切缘覆盖住下前牙唇面1/3以下 。这是由于磨牙未完全萌出,咬合高度不够而出现的暂时性轻度深覆颌现象 。以后随着恒磨牙的萌出,达到咬合接触后,这种现象会自行消失 。
替牙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直接关系到孩子今后的牙齿是否整齐、面容是否美观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牙齿的萌出及替换,定期到医院检查,使您的孩子拥有健康的牙齿和美丽的面容 。
替牙期,留意三种常见现象
别把“六龄齿”当乳牙
儿童6岁左右萌出的第一颗恒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六龄齿”),是决定其他恒牙位置及牙咬合的关键,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中坚力量” 。
“六龄齿”对维持面部下三分之一部位的端正容貌起重要作用 。
“六龄齿”萌出时间早,牙面有许多深的窝沟,细菌容易滞留、滋生,加之儿童刷牙效果较差等,是整个恒牙列中最容易患龋病的牙齿,严重者甚至需要拔除 。由于“六龄齿”位于乳磨牙的后部,不是替换乳牙而是直接长出,因此,经常被误认为是乳牙而忽视对它的保护 。
在替牙期,家长应注意乳牙和恒牙的区别,不然很容易混淆,甚至把恒牙当成乳牙拔掉,造成恒牙永久缺失 。为避免上述错误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四点来区别:
1、颜色 乳牙色白,而恒牙略带黄色 。
2、体积 乳牙比同名恒牙小 。
3、外形 乳牙牙冠高度短、近远中径相对较大,牙颈部明显缩小 。
4、磨耗度 乳牙萌出早又易磨耗,故切脊、牙尖磨耗明显 。恒牙新萌出不久,光滑整齐,很少有磨损 。
“双排牙”须及时纠正
在乳、恒牙替换期间,家长会发现孩子的乳牙未脱落,而旁边又钻出新牙 。这就是所谓的“双排牙” 。如果恒牙快要萌出,而乳牙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及时脱落,下面的恒牙无法从正常的位置上萌出,只能向骨质薄弱的邻近方向错位萌出,这样便会出现恒牙和乳牙并列在一起的“双排牙” 。“双排牙”多见前牙,最常见的就是下颌恒切牙在乳牙的舌侧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