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哭更有利健康?( 二 )


【让孩子哭更有利健康?】分析:
哭泣的级别和深层原因
哭泣的“级别”
专家分析认为 , 孩子的哭泣可能有很多原因 , 有些是显性的 , 有些是隐性的 , 家长应该通过孩子哭泣的现象找到深层原因 。
一些哭泣的原因比较容易发现 , 比如孩子身体不舒服、磕碰感到疼痛等等 , 而真正让家长担心的是孩子出于心理原因的哭泣 。哭泣的原因越发自内心 , “级别”越高 , 应对的方式也越需要技巧 。
一级哭泣:身体受伤——当孩子不小心摔跤 , 或者割破了手指 , 哭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的反应 。这个时候 , 肌体向大脑发出信号:“快来救我!我受伤了!”如果孩子在受伤时都不能哭泣 , 可以想象将会有多么可怕的后果 。这个时候 , 孩子的哭与“坚强”无关 , 家长需要做的是确定孩子是否安全 , 然后给孩子一定的安慰 , 帮助他慢慢平静下来 。
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哭就是“娇气、不坚强”的表现而对孩子置之不理 , 会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的情绪 , 觉得自己不被爱 。
二级哭泣:委屈不满——如果孩子的心理受了伤 , 就会产生委屈的情绪 , 由于委屈而产生的哭是孩子的潜意识试图解决不愉快的心理状态的一种力量 , 同样是一种“求救” 。然而这种哭泣的心理原因相对简单 , 容易归因 , 家长只要帮助孩子耐心疏导 , 是容易让孩子平静下来的 。
三级哭泣:悲伤抑郁——当孩子渐渐长大 , 但心理又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 , 对于周遭的事物会产生自己的理解 , 思想变得比较“复杂”了 。然而事实上他们这一时期的很多观点还非常片面 , 这时 , 孩子就可能出现青春期的“悲伤抑郁”现象 。家长最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 。
探究哭泣背后的深层原因?
如果孩子一反常态地长时间啼哭 , 很有可能是因为非常烦躁甚至生病了 。这时就需要带孩子去看医生 。而大部分让家长头疼的哭闹其实有更深层的心理原因 。
先天气质:孩子的气质可能是造成孩子爱哭的原因之一 。家长应该自我反思一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包括胎儿期) , 夫妻二人的情绪如何 , 是经常表现得脾气暴躁 , 动不动就发火 , 还是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 表现得温和而善解人意 。
亲子关系疏远:如今许多家长因为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照顾孩子 , 只好把孩子托付给他人看管 , 结果孩子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 , 只能通过哭闹来宣泄自己 , 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 。因此 , 当孩子能够听懂大人的话时 , 家长最好做到孩子不哭时也常常爱抚他 。如果家长只是在孩子闹的时候才抱他 , 孩子很快就会变得更爱哭闹 。
多询问 , 少帮忙
专家并不建议家长帮孩子“大包大揽”地解决心理问题 。“这种方式可能让孩子变得容易依赖 。孩子原本可以在悲伤和抑郁的挫折中得到更多 。”建议家长多采用询问的方式 , 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 少主观地帮孩子作判断、下结论 。同时 , “爱”的表达也很重要 。
一个关怀的眼神 , 一句温柔的语句 , 都可有效减缓孩子的负面情绪 。
链接阅读:
卢梭是如何对付哭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