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他不畏权贵天下敬仰,中年时,却依附奸臣上位

宋末元初,随着国家的气数将近,朝中大臣的面目更清晰的展现在后人的眼中 。国之将亡,必出妖孽,诸如丁大全、贾似道之类的奸臣很多,国之将亡,也尽显中流砥柱,诸如文天祥、陆秀夫这样的英雄人物,顽强守护着帝国最后的尊严 。还有很多人,似奸非奸,似忠非忠,只是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洪流之中,被迫卷入,今天要说的陈宜中就是其中的一位 。
在他年轻的时候,陈宜中可谓是举国公认的道德榜样 。他自幼家贫如洗,但为人正直不阿,在乡间是谦谦君子,道德楷模,一个商人佩服他的人品,主动将自己女儿嫁给他 。为了鼓励他,商人还戏言这是根据生辰八字推算陈宜中将来会大富大贵,才成全这门亲事 。
当陈宜中进入太学读书之后,文章写得极其优美,轰动了朝野 。但他并没有沉溺于舞文弄墨之中,而是积极关心时事,参与评论朝政 。南宋时期的政治风气相当开放,作为没有功名的太学生也是可以发表议论的 。
当时有个奸相叫做丁大全,外号“丁青皮”,深得宋理宗的信任,却不思报效君王,挽救已经岌岌可危的帝国,终日专权敛财,贪婪好色 。朝堂之上,要么是丁大全的党羽,和他一起醉生梦死、狼狈为奸,要么就是明哲保身的世故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混个俸禄而已 。
但是,陈宜中却不同,他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太学生,却联合了黄镛、林则祖等六人共同上书 。他们对丁大全尸位素餐的行为予以了指责,并请求宋理宗罢奸相、开言路、善待百姓、整顿军队,将国家从危亡之中解救出来 。
这封上书自然无法送到昏聩的宋理宗手中,还是被丁大全得到 。他恼羞成怒,命令御史弹劾这些学生,并罗织罪名取消了他们几人太学生的身份,还要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
尽管陈宜中等人输了,而且输得毫无还手之力,但他们的名气震动了京师乃至全国 。文人雅士和山野村夫都听闻他们的名字,将陈宜中等六人成为“贤关六君子” 。在他们被流放的当日,太学院的老师们亲自带领学生恭恭敬敬礼送出城 。为此,丁大全愤怒地在太学院立下一块石碑,警告学生不要胡乱议论国家大事 。
陈宜中在外流放多年,直到丁大全倒台之后,朝廷才赦免了他,让他回到了临安 。贾似道刚刚上台之时,也想网罗人才收归己用 。才华横溢而又有名气的陈宜中是他拉拢的对象 。他免去了“六君子”省试的环节,直接让他们进入会试,又让陈宜中考中第二名,成为他的门生 。从此,贾似道便尽心竭力栽培陈宜中 。
经历了多年的颠沛流离之苦后,陈宜中已经不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他接受了贾似道的安排,并且将自己的仕途和贾似道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明知道贾似道比丁大全更奸,更加无心抗战,只顾玩乐,却也和他同流合污对付政敌 。正直的程元凤再度复相之后,就是在贾似道的授意下,陈宜中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参劾程元凤,让他离开朝堂 。
后来陈宜中为了积累政治资本,辗转在地方为官,十年间虽然与贾似道沆瀣一气,但还是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造福百姓,官声不错 。在贾似道的运作下,陈宜中当上了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成为副宰相 。
尽管陈宜中不是醉生梦死之人,但为了阿谀迎合贾似道,他也不能针对时弊做出多大的改变,没有执行他当年上书中的那些建议 。这就让南宋失去了宝贵的时间,让蒙、宋的实力对比进一步拉大 。他在主战和主和之间摇摆不定,没有自己的主张,基本是按贾似道的意见照办 。
1275年七月,宋军在焦山之战中被击溃,长江防线彻底失陷,临安危在旦夕 。太学生刘九皋等匍匐在上朝的阶梯上,上书痛陈陈宜中过失数十条 。这真的是个轮回,二十年前,陈宜中作为太学生大骂奸相祸国;二十年后,陈宜中被太学生痛骂为奸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