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孕孕|无知的力量( 四 )


其实 , 在意识到自己无知的时候 , 我们就保持了一种“空杯心态” 。
什么是空杯心态呢?
古时候 , 有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想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 。
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 , 他的态度很傲慢 , 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 , 你算老几?”
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 , 并为他沏茶 , 可在倒水的时候 , 明明杯子已经满了 , 老禅师还是不停地倒 。
他不解地问:“大师 , 杯子都已经满了 , 为什么还要往里倒水呢?”
大师说:“是啊 , 既然已经满了 , 干嘛还倒呢?”
潜台词就是 , 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 , 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来请教呢?
空杯心态 , 是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 , 变得谦卑 , 它让我们不会被过去的学识和经验所限制 , 而是让我们怀着否定或者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 , 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新的环境 , 新的事物 。
这样一种空杯的状态 , 不仅仅能让我们不被过去固有的认知所束缚 , 还能够让我们的大脑处于开放发散性的思维状态 , 从而对新的事物有更深的洞察力 。
这种谦虚好学的姿态 , 是一种以承认自己无知 , 把当下当作认知起点的状态 , 而这样的一种自觉无知的心态会激发一个人的好奇心 。
而心理学认为 ,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思考、提问的心理倾向 。 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 , 也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原生动力 。
2. 把“极度开放”当做人生原则 。
自我进化、认知提升的最大障碍 , 就是无法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 我们会本能地有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 主观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
瑞·达利欧在《原则》这本书中 , 反复地强调了“极度开放”这个原则 , 而这个原则也正是打破自己 , 让自我进化最有力的解决之道 。
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 , 新的知识 , 当它们和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冲突的时候 , 我们可能就很难去接受它们 。
因为我们已经根据旧有的知识经验建立了一套心智框架 , 而我们对于新事物的思考往往也会基于这套已有框架 , 从而就容易让我们对新事物的思考出现偏差 。
这时候最重要的一点 , 就是保持开放的心态 , 这意味着我们愿意放下对事情正确与否的简单判断 , 而是在共同探讨的层面上理解问题 。
这种开放性的心态会让我们敢于放下已有的思考框架 , 拓展出一种新的视角 , 或者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
在一个金融自媒体达人的创业分享会上 , 分享嘉宾说起自己有一次跟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见面 , 那天他想要聊聊自己对于教育行业的看法 , 而俞敏洪让他等一等 , 转身去办公桌上拿了一个本子和一支笔 。
那天他们聊了很久 , 而俞敏洪在那个本子上记录了满满三页纸 。
明明各方面都已然可以碾压别人 , 但俞敏洪对待他人的心态却不是否定和批判 , 而是开放地学习 。
就是这种极度开放的心态 , 让一些人拥有万事万物为我所用的大格局和高姿态 。
他们都很清楚地知道 , 只有承认自己无知 , 跳出自我的限制 , 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审视自己弱点的人 , 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手 。
而这种包容万物 , 极度开放的心态 , 让一个人更喜欢倾听而不是表达 , 更懂得谦卑而不是傲慢 , 热衷于求知而不是故步自封 。
3. 时常进行反思和自我纠错 。
一个人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过渡到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 这需要认知上的提升 。
而这种认知的提升可以通过不断反思来促成 , 因为一旦我们开始反思 , 其实就开启了对自身的一种批判性思考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