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幼儿 再次感染手足口病


省卫生厅近日发布5月份我省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共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17656例,死亡6例,均为手足口病 。
卫生部此前发布消息称,今年我国部分地区手足口病原谱流行有较大变化 。去年流行的主要是柯萨奇A16型毒株,而今年EV71型毒株的流行占优势 。另外,去年全国手足口病发病在3月份即进入高峰期;今年5月中旬,发病高峰期才来到 。这意味着,今后两个月,手足口病还将持续高发 。
●毒株改变,幼儿可能再次感染
昨日,市普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董质斌介绍,通过近期对接诊的重症病例分析发现,我市手足口病毒株以EV71型为主 。与去年流行的柯萨奇A16型毒株相比,该毒株传播快、重症发生率高 。
手足口病本身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可通过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被污染的手以及其他日常用品传播 。近期我市出现持续降雨,天气潮湿,家长尤应注意防范 。
有家长提出疑问,小孩去年得过手足口病,为何今年会再次感染?
董质斌表示,能引起手足口病的不是单一毒株,可以是一组肠道毒株,包括上述提到的两种毒株 。如果被某种分型的毒株感染后,体内只对这种分型的毒株有免疫力,而不可能对其他分型的毒株也产生免疫力 。而且,毒株也存在变异的可能 。所以,幼儿一次感染后,可能再次感染而患病 。
●幼儿发热、精神差应引起重视
专家介绍,大多数幼儿患上手足口病后,表现为比较轻的症状,如发热、手、足、口等处有红疹 。这些孩子往往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对症服用抗病毒药物,注意隔离休息,一般7至10天即可痊愈 。少数患儿会转变为重症,并引起并发症,如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
手足口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婴幼儿是高发人群 。董质斌说,家长应重视两类症状:
一是体温,小孩体温持续高热(39℃以上)不退(3天以上);二是精神面貌,小孩面色差、嗜睡、烦躁不安甚至抽搐 。发现类似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小孩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关键
董质斌表示,无论流行毒株发生怎样的改变,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要做好个人卫生 。
家长回家后应先把外套换下,彻底清洗双手和脸颊,再与小孩接触 。同时,应尽量不带小孩去人多的地方,避免交叉感染 。
家长还要帮助小孩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保持玩具清洁,及时纠正吸吮手指、抠鼻孔、咬食异物的小动作;饭前便后、外出归来要洗手,使用单独的餐具和生活用品;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妥善处理尿布、粪便等污物 。(采访人员熊琳晖 通讯员姜颖)
【警惕幼儿 再次感染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