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鲁班的故事

鲁班,姓公输,名般,鲁国人,由于“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因此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前507),约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前444)左右 。
传说,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很大的任务——建筑一座大宫殿 。这需要很多的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紧 。鲁班的徒弟们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因为当时还没有锯子,只有用斧子砍,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而且徒弟们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还是远远不够,耽误了工程的进度 。
【祖师鲁班的故事】在那个年代,完成不了奴隶主的任务是要受重罚的,鲁班心里非常着急,就亲自上山察看 。上山的时候,他偶尔拉了一把长在山上的一种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划破了 。
鲁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把草折下来细心观察,发现草的两边都长有许多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 。既然小草的齿可以划破我的手,那带有很多小齿的铁条应该可以锯断大树吧 。
于是,依照他的想法,再加上金属工匠的帮助,鲁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锯——一条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 。他用这个简陋的锯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这为后代的木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现在,木匠弹墨线用的小钩又被称为“班母”,刨木料时顶住木头的卡口又叫做“班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鲁班的母亲和妻子也都从事生产劳动,并对鲁班 有很大的帮助 。据说“班母”的由来是这样的:鲁班正在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线的时候,原来是由他母亲拉住墨线的另一头的 。后来经过多次实验,母子俩想了一个 办法,他们在墨线头上拴了一个小钩 。这样,放线的时候,小钩就能钩住木料的一端,如此就代替了用手拉线,从此,鲁班不再要母亲的帮助,一个人就可以操作 了 。后世的木工为了纪念鲁班的母亲,便把这个小钩取名为“班母”,也用来纪念这个创造 。至于“班妻”,说的是鲁班刨木料时,起初总是要由他的妻子来扶着木 料,他才能刨木条 。后来,鲁班改用了卡口,并把它钉在一块很大的垫木上,用来顶住要刨的木条 。这样,这个卡口就被人们称为“班妻” 。
鲁班一年到头,都在外面四处奔波,给别人干活 。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来休息 。旁边,有一家人正准备做面条,可是却没有面粉了 。
他们拿来一些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 。捣麦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了很少一点儿 。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又把麦粒砸跑了 。可是在当时,人们都是用的这种办法,根本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 。鲁班于是决心改革它,为人们解决困难 。
又一天,鲁班来到另一个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捣麦子 。老太太年岁大了,举不起石杵了 。她扶着石杵,在石臼里研磨着麦粒 。
鲁班不一会儿,鲁班走过去一看,见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 。鲁班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
回到家里后,鲁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来两块石料 。他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的槽 。其中的一个圆盘,他还安上了一个木把 。邻居 们都很奇怪,不知道鲁班做的是什么?大家都围过来看 。只见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还装了个轴 。他在圆盘中间放上 麦粒,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 。大家都高兴得很,都称赞鲁班真是为人们立了大功啊!这就是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广大农村曾经普遍使用过的 石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