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夏至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夏至可没有什么荒诞的传说呢 , 反而是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 用科学的理论确定了夏至日 , 也使得它成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定的节气 。24节气夏至的含义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4节气夏至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 欢迎查阅!

24节气夏至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夏至的含义是什么
夏至的“至”是“极”的意思 , 即夏至这天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的极长 , 也代表着炎热的夏天来临 。
夏至时值农作物收 , 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 , 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 , 夏至作为节日 , 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如古籍中所讲:“天地者 , 生之本也;先祖者 , 类之本也 。”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 , 祖先是人类的根本 , 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
汉《周礼·春官》有载:“以夏日至 , 致地方物魈 。”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 , 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 , 又祈求获得“秋报” 。夏至前后 , 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 , 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 , 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 , 进扇及粉脂囊 , 皆有辞 。”“扇” , 借以生风;“粉脂” , 以之涂抹 , 散体热所生浊气 , 防生痱子 。
夏至还有吃面的习俗 。自古以来 , 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 因此江南一带很多地区的人们把夏至吃面当成了很重要的习俗 。夏至代表着炎热夏天的到来 , 人们的饮食也要有改变 , 以热量低、便于制作的食品为主要食物 。面条常常就是家庭首选 , 所以夏至面也叫“入伏面” 。还有就是因为夏至的面条基本上是用新麦磨成的新面粉 , 新鲜面粉里的营养成分较高 , 口感较好 。
夏至三庚日为入伏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 , 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 , 需要查历书计算 , 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 , 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 , 初伏为10天 , 中伏为10天或20天 , 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 , 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 , 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 , 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 , 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 , 第3个庚日为初伏 , 第4个庚日为中伏 , 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 , 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看来 , 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 , 所以 , 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 , 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
夏至九九歌 , 如宋人周遵道的《豹隐纪谈》中就载有一首《夏至九九歌》:一九二九 , 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 , 吃茶如蜜汁;四九三十六 , 争向街头宿;五九四十五 , 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 , 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 , 入眠寻被单;九七十二 , 被单添夹被;九九八十一 , 家家打炭壑 。
夏至后 , 第三个庚日至第四个庚日的十天为初伏 , 第四个庚日至立秋后初庚的十天为中伏 , 立秋后初庚起的十天为末伏 , 这首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入伏后从炎炎酷暑到逐渐秋凉的天气变化 。而下面这个《夏至九九歌》似乎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