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5则:能力越强越做不了大领导?( 二 )


——参考《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
为什么?
韩信说,这是妇人之仁 。没错,可谓一针见血 。
韩信的言外之意其实是,项羽气量小 。
可项羽为什么气量小?很简单,因为能力太高 。
我们不妨来捋一捋: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项羽随叔叔单刀赴会,他一个人在会稽太守的府衙内斩杀了近百名守卫 。那一年, 他23岁;
巨鹿之战,各路诸侯畏首畏尾,集体当乌龟,只有他率领楚军破釜沉舟,以5万兵力横扫秦军40万 。那一年,他24岁;
彭城之战,大本营被端,他率领3万骑兵连夜赶回,只用半天便将刘邦56万联军击溃 。那一年,他27岁 。
——参考《史记·项羽本纪》
如此战绩,司马迁也曾忍不住感叹说,项羽一生经历七十余战,从未有过败绩,除了最后的垓下之战(乌江自刎) 。
其实许多人可能没注意到,项羽死的时候,仅仅只有30岁 。而当时的刘邦,已经54岁高龄 。
在项羽的眼里,全天下有几个将领能算得上及格?
连韩信这种“兵仙”当初在项羽面前提意见的时候都没有存在感,所以后来才投靠了刘邦 。
如果一个超能力者当了大领导,久而久之就会在企业内部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愈是苛求人才,愈是找不到人才 。
愈是找不到人才,愈是苛求人才 。
最后,原有的人才渐渐流失,外面的人才进不来 。
 
其实曾国藩写完“用人规则”以后,没多久便幡然悔悟 。
于是果断推翻前四条,补了一句:大抵有忠义血性的人就可以了 。
可惜许多人并不具备迷途知返的觉悟,倒是继承了封德彝以一种给圣贤刻碑立传的精神,为全天下的普罗大众制定标准 。
用人就好比潜水 。
普通人裸潜十米就是极限;
专业潜水员也不过是二三十米;
甚至不会游泳的人也多如牛毛 。
与其让所有人拼命而徒劳地学习潜水,不如合众人之力打造一艘潜水艇 。
这种整合众人资源的创造能力,就叫做“事善能”(道德经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领导力 。
朱元璋就曾经说过一个著名的论断:
“任人之道,因材而授职,譬如良工之于木,大小曲直各当其用 。”
——《明太祖宝训·卷三》
可见,天下没有无用之人,天下人没有无用之能 。
一个领导者就像面镜子,可以照出人的原形,并加以发挥和利用 。
 
再讲一个老典故:
刘邦曾经问韩信:“如果我当将军,能带多少兵马?”
韩信回答道:“陛下不过能带十万 。”
“那你呢?”
“我多多益善 。”
“那你怎么屈服在我手下了?”
韩信答了一句名言:“陛下不善于用兵,但善于用将 。”
——参考《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
一语破的!
刘邦自己也亲口承认: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
——参考《史记·高祖本纪》
一个好的领导者在于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事必躬亲,越权自任 。
荀子说:“主道知人,臣道知事 。”
列子曰:“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
楚霸王项羽之所以失败,就在于违反了主道与臣道 。
项羽属于“自贤而不知贤” 。
刘邦则恰恰相反,是“不自贤而知贤” 。
一群世人眼里的“乌合之众”却被刘邦点石成金:
萧何只是小小的狱吏;
曹参是比他还低一级的狱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