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式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如何把握尺度?“拍球效应”了解一下

打压式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如何把握尺度?“拍球效应”了解一下】"蛋壳效应"其实可以用来代指大多数的孩子 , 这类孩子不仅依赖性强 , 而且承受能力脆弱 , 遇到一丁点的挫折 , 就会像一颗看似完好的蛋壳 , 被外力轻轻揉搓就裂成一地的碎片 。
打压式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如何把握尺度?“拍球效应”了解一下
文章图片
然而 , 有些家长却非常喜欢用打压式教育来对待孩子 , 而且在他们的教育理念当中 , 打压式教育对孩子非常有益 , 甚至还能帮助孩子成长 。 然而 , 为什么家长会有这样的教育理念 , 其实和他们的错误认知很有关联 。
有些家长为什么认为打压式教育对孩子有益?
原因1:认为会让孩子更加谦虚
掌控欲比较强的家长 , 一般见不得孩子自满的样子 , 当孩子考到了不错的成绩或者被表扬了 , 这类家长很有可能会用尖酸刻薄的话打压孩子 , 但是在家长看来孩子无疑是在得意忘形 。
然而孩子得意忘形并不是坏事 , 只要不是一直保持这样骄傲自满的态度 , 那么适当的得意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自信 , 如果家长过于打压的话 , 则会让孩子变得自卑而内向 。
打压式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如何把握尺度?“拍球效应”了解一下
文章图片
原因2:认为在提醒孩子
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观念 , 那就是认为如果打压孩子的话 , 那么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还需要进步 , 因此 , 即使孩子得到不错的成绩 , 该家长仍旧会用语言伤害孩子 。
比如会拿邻居家的孩子打压孩子 , 或者用其他的办法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永远落后于他人 , 让孩子随时处于紧张的状态 , 然而这么做只会让孩子神经过于紧绷 , 最后患上严重的焦虑症 。
打压式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如何把握尺度?“拍球效应”了解一下
文章图片
综上所述 , 打压式教育会成为某些家长爱用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没有理由 , 然而过度地"滥用"可能会适得其反 , 家长如何把握尺度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 建议家长了解一下“拍球效应” , 让孩子在充满弹性的教育当中放飞自我 。
什么是“拍球效应”?
“拍球效应”指的是当球受到的力度和压力非常大的时候 , 球会弹得更高 , 如果比喻成人的话 , 则可以说人的潜力受到压力越大 , 爆发的潜质越大;相反 , 如果球受到的压力越小 , 那么反弹的力度就不会很大 , 人的潜能发挥也会非常局限 。
不过 , 让家长了解“拍球效应” , 并非让家长用最大的力度去"拍球" , 而是要懂得取中间值 , 让孩子得到适度的动力 。
如果家长用最大的力度去拍球 , 固然有可能让孩子发挥出更多的潜质 , 然而到时候有可能伤了自己的手掌 , 还有可能导致球直接弹开 , 最终到了家长无法"拍"到的地方 。
打压式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如何把握尺度?“拍球效应”了解一下
文章图片
家长在了解“拍球效应”是什么后 , 应当学会如何把握好压力的施加力度 , 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受到压力的同时 , 能不被难以承受的压力拖垮精神和心理的防线 。
家长应该如何把握好压力的施加?
首先 , 应了解孩子能承受的范围
孩子的压力阈值到底能到哪个程度 , 家长一定要先了解清楚 , 因为这才能更加精准地把握好自己施加的压力会不会影响到孩子 , 就像刚才所说的 , 如果家长施压过高的话 , 则会让孩子弹到其他的地方去 。
那么 , 家长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去评估 , 通过孩子考试和平时挑战难题的表现来了解孩子的抗压能力到达哪个层次 。
打压式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如何把握尺度?“拍球效应”了解一下
文章图片
其次 , 学会施加压力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