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监管落地,马太效应开启( 二 )


想获得PMTA,时间和经济成本都不是小品牌能够承受的 。2021年8月,JUUL提交了长达12.5万页的PMTA材料,具体花费未知,至今仍未获得PMTA 。悦刻去年在美国组建了自己的PMTA团队,截至去年7月,网传投入已高达1.5亿元 。铂德电子烟提交了3款硬件以及6款雾化液的PMTA,花费近2亿元 。
今年9月9日,FDA的报告中显示,这一年里,FDA已发出170封警告信,拒绝了近95万种电子烟及相关产品的申请 。
PMTA对头部企业的影响,从电子烟巨头JUUL的估值就可知一二 。JUUL电子烟是FDA推动PMTA相关规定落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相关规定落地之前,2021年,JUUL估值约380亿美元 。规定落地后,JUUL大股东奥驰亚(MO.US)在2021年10月底将JUUL的估值下调至约46亿美元 。
好消息是,奥驰亚今年对JUUL的估值与去年持平,说明奥驰亚判断,经过3年的探索和不确定,美国电子烟市场的利空已尽 。
中国的烟草许可证和美国的PMTA类似,电子烟参照卷烟监管后,中国的电子烟行业可能会走过一段和美国相近的路,即头部企业经过阵痛,恢复增长,市场占有率提高,其他小品牌失去发展空间 。
区别可能是中国的电子烟企业,从一开始估值就没有JUUL那么高,毕竟思摩尔国际和悦刻上市的时候,二级市场已经有了JUUL跌落神坛的前车之鉴,所以中国的头部电子烟企业可能恢复得更快 。
归根结底,电子烟是“减害”产品,不是“无害”产品 。头部企业的体量足以支撑其大力投入研发,持续优化“减害”方式,这是长尾企业很难做到的 。比如悦刻在深圳建立了包含气相色谱分析等在内的实验室,先把电子烟中的有害物质分类分析,再想办法优化;拥有无尼古丁产品、雾化医疗等领域的技术储备 。思摩尔国际半年的研发开支也超过2亿元 。
法治化让注重研发投入、注重合法合规的头部企业可能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对于广大电子烟使用者来说,降低了被劣质电子烟品牌损害身体健康的可能性,亦是一种更好的保护 。
对未来谨慎乐观的展望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认为电子烟有一定危害,但并未“一刀切”禁止电子烟的生产和销售,而是采取“寓禁于征”的方式,通过开征消费税,控制电子烟的负外部性 。可以预见,中国对于电子烟的税收和监管细则,已经在路上,电子烟行业的利润整体下降,基本已成事实 。
对于电子烟行业的发展,长期跟踪行业的投资界人士金先生认为不必太过悲观 。利润下降会再洗出去一部分投机主义者,大浪淘沙,最终留下愿意助力行业发展的企业 。
另外,国家对电子烟行业纠偏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因为我国是全球电子烟的生产制造中心,拥有完整的全产业链优势 。以深圳为主的电子烟产业从自主品牌到发明专利,在全球拥有优势并具有主导权、话语权,产品配件等不仅内销,更大一部分用于出口 。有关部门在制定监管细则时,一定会考虑监管和出口创汇的平衡 。
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在《条例》公布后发文,除了表示坚决拥护监管要求外,还同时表示,电子烟产业直接和间接带动了近300万人就业 。行业对解决就业问题作出的贡献,也让纠偏大概率不会来得过于猛烈 。
当然,对未来的预期也不能过于乐观,电子烟行业规范化、法治化的漫漫长路,才刚刚开始 。
正如对于互联网巨头的反垄断、数据安全等法律法规,在短期内影响了互联网大厂们,但长期有利于行业和社会,对电子烟的监管也是类似的效果 。
【电子烟监管落地,马太效应开启】“参照”不是“依照”,“监管”不是“扼杀” 。任何行业的发展和监管都不是对立的,而是并行的 。监管到位,有利于帮助行业发展始终处在正轨,提高行业整体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