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宝宝“鬼见愁”,爸妈头疼伤脑筋,带你破解孩子的4个怪行为

导语:2-3岁的宝宝堪称“鬼见愁”!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 不光精力旺盛 , 自我意识也开始发展 , 偏偏认知和表达能力有限 。 因此他们的一些言语和行为 , 在我们看来十分“怪异” , 看着直发愁!
自从宝宝学会说“不”以后 , 就时常挂在嘴边:不要这个 , 不要那个 , 统统不要……不仅如此 , 如果稍有不对 , 还会以大哭大闹来反抗爸妈的管教 。 此阶段很多孩子也许会经历人生第一次“挨揍” , 不过打骂虽有震慑效果 , 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 还会对孩子身心健康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
2-3岁宝宝“鬼见愁”,爸妈头疼伤脑筋,带你破解孩子的4个怪行为
文章图片
每个宝宝的成长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 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怪异”行为 , 只不过是我们没站在宝宝的层面上看待问题罢了 。 接下来 , 和莞妈一起看看这些“鬼见愁”的娃娃都有哪些“怪招”?让我们来见招拆招!
★“可怕”的秩序敏感期 , 一切得按他的意思来
有些宝宝的玩具不是用来玩的 , 而是用来排序的 。 大小、方向、顺序、角度、间隔等 , 须得按他的标准才行 , 如果你不小心碰歪 , 非得大发脾气不可!家里谁的手机响 , 你可不能随意接 , 必须由他给你按接听键 , 未经同意就通话 , 他立马要撒泼滚地上!
行为分析:
两三岁宝宝以“可怕”而闻名 。 宝宝在这时会经历一个特殊的敏感时期 , 称为“秩序敏感期” 。
2-3岁宝宝“鬼见愁”,爸妈头疼伤脑筋,带你破解孩子的4个怪行为
文章图片
蒙特梭利:儿童有两种秩序感 , 即内部秩序感和外部秩序感 。 内部秩序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身体不同部位及其位置;外部秩序感则指向他们对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感知与理解 。
宝宝2岁开始 , 会慢慢从“内部秩序感”转向“外部秩序感” , 对于自己所感知的事物 , 有强烈追求秩序化的欲望 。 如果没达到自己的秩序要求 , 就会出现不安、焦虑 , 甚至可能出现极端的应激行为 。
【拆招建议】
想让宝宝平稳顺利地度过秩序敏感期 , 家长千万别破坏他的秩序感 , 也不必阻止 。 只要不违背原则、确保安全的情况下 , 顺着他!让他的小世界里一切都井然有序 , 有什么不好呢?
秩序敏感期是培养宝宝讲卫生、爱整洁、守规则、做事有条理等好习惯的绝佳时期 , 所以家长对宝宝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格外重要 , 只要方法得当 , 效果能事半功倍哦 。
2-3岁宝宝“鬼见愁”,爸妈头疼伤脑筋,带你破解孩子的4个怪行为
文章图片
★宝宝喜欢亲热 , 像个甩不掉的“小黏糖”
我们邻居有个两岁的宝宝 , 是个可爱的小妹妹 。 她每次看到我家4岁的小宝都会跑上来拉拉手 。 一开始我家宝还挺高兴 , 但小女孩一直不撒手明显限制他行动呀 , 于是不一会儿就挣脱 , 自己跑去玩别的了 。 小姑娘这时可急了 , 一直哭着要去拉小哥哥手 。
行为分析:
有些宝宝属于情感高需求 , 一部分内敛喜欢把爱藏在心里 , 而另一部分则喜欢热烈地表达出来 。 宝宝还太小 , 他表达爱的方式 , 仅限于与人亲近 。 在他的认知里 , 自然地以为大家都喜欢 , 也无法读懂别人的拒绝 。
2-3岁宝宝“鬼见愁”,爸妈头疼伤脑筋,带你破解孩子的4个怪行为
文章图片
【拆招建议】
我们应该要让孩子明白 , 表达喜欢的方式不止一种 , 不恰当的表达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 。 家长也可以亲身示范 , 教授给孩子其它一些爱的表达方式 。
比如 , 我们可以通过亲切的问候 , 亲昵地接触 , 一起开心地玩耍 , 分享一些自己的小零食或玩具等 , 来表达自己的友好和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