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不自主抽搐 脸上不由自主的抽搐


面部不自主抽搐 脸上不由自主的抽搐

文章插图
面部是人体重要的部位,因为脸面体现一个人的外表,形象情况的 。但是面部经常也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比如面部抽搐,会让人觉得比较难受,同时也是比较尴尬的 。所以一旦发生这样的问题之后,人们还是会想办法进行弥补的 。当然也可以使用一些方法进行治疗,所以面部不自主抽搐是怎么回事呢?
抽动障碍,是指以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其中尤以5-10岁的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为多见,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
抽动症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抽动的表现形式多样,可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抽动,如眨眼、耸鼻、撅嘴、做鬼脸、点头、耸肩等,也可表现为发声抽动,如吸鼻、清嗓子、咳嗽、尖叫、犬吠声、秽语等 。抽动的频率和强度在病程中可呈现出波动性的特征,新的抽动症状可以代替旧的抽动症状,或在原有的抽动症状基础上又出现新的抽动症状,
这些抽动症状可因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被人提醒、伴发感染,或者玩电脑、看电视时间过长而加重,也可因患儿专心于其他事情,或在放松、情绪稳定的情况下而减轻甚至消失 。此外,许多抽动障碍患儿在发生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前,也可有身体的局部不适感,如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等 。
引起儿童抽动症的原因,目前考虑跟孕妈妈在孕期曾有过高热、难产史,或新生儿出生后有窒息或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等病史,小儿自身的一些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鼻炎、各型脑炎、病毒性感染等,或者是在日后的养育过程中,小儿受到某些精神刺激,如家长过于严厉、家庭关系不和、小儿受到忽视等,也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
儿童抽动障碍虽然没有明显的脏器损害,但也会对小儿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经常不自主地抽动和发声,容易分散孩子注意力,日久则影响记忆力,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另外,如果孩子经常因不自主抽动而被同学歧视或嘲笑,被家长和老师责备,则容易使孩子养成自卑、孤僻的性格,影响孩子日后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
但又由于抽动障碍患儿表现出来的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常被误以为是其他小毛病而导致儿童抽动障碍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所以,爸爸妈妈在日常的养育过程中,要注意多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旦怀疑有上述抽动障碍的表现时,不必惊慌,也不要过多地责备孩子,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 。一旦确诊是抽动障碍,应积极配合医生 。抽动障碍治疗前应确定治疗的靶症状,即对患儿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影响最大的症状,而有些患者的靶症状是共患症状,如多动冲动、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治疗原则是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干预并重,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此外,家有抽动障碍患儿,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
1.制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这种抽动症状,家长不必惊慌失措,也不要过多地责备孩子,因为越责备,他就感到越紧张,那么不自主地抽动也就越频繁了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是不要过度地关注孩子的这些抽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
2.多跟老师接触,向老师说明孩子的情况,让老师能在学习中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同学能多点理解和帮助他,尽量不要因为他的一些抽动表现而责备、嘲笑或歧视他,使他能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消除自卑的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