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常用中成药 小儿感冒常用中成药( 三 )


【特点分析】 本成药清热解毒之力较为显著,能通泻气分血分邪热炽盛,兼疏风之力,又有辛凉开窍、平抑肝阳之功,防小儿热盛而致痉厥神昏;兼健脾消食之品,防苦寒伤阳败胃而致纳差食减 。故为表里双解之剂,适用于小儿外感属表里俱热证,临床以发热口渴、咽红流涕、舌红苔黄为使用指征 。
【药理作用】 具有解热、抗感染、抗菌、抗病毒、镇痛等作用 。
【传统应用】 感冒证属表里俱热者 。
【现代应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周岁以内小儿一次0.5~1袋,1~3岁一次1~1.5袋,4~6岁一次1.5~2袋,7岁以上一次2~2.5袋,一日3次;重症者于服药后2小时加服一次 。
【使用注意】 不可过量久服 。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品 。
6.小儿感冒颗粒
【药物组成】 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 。
【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证,症见发热、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舌质红舌苔黄燥,脉象洪数 。
【特点分析】 本成药以清热解毒之功为主,兼有疏风解表之力,可令风之邪从表里双解 。又有芳香辟秽之功,善化中焦湿浊,且柔和不烈,不至走窜耗散 。另有凉血养阴之效,清热而不伤阴 。故能顾护脾胃及阴津,为清解而不苦燥之剂,适用于小儿感冒证属风热,表证不重,阴液已伤者,临床以发热恶寒、咳嗽痰多、咽喉肿痛为使用指征 。
【药理作用】 具有解热、抗感染、抗菌、抗病毒、镇痛等作用 。
【传统应用】 感冒证属外感风热者 。
【现代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 。1岁以内一次6g,1~3岁一次6~12g,4~7岁一次12~18g,8~12岁一次24g,一日2次 。
【使用注意】 风寒感冒者,糖尿病患儿、脾虚易腹泻者慎用 。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品 。
7.安儿宁颗粒
【药物组成】 天竺黄、红花、人工牛黄、短管兔耳草、岩白菜、高山辣根菜、白檀香、唐古特乌头、甘草 。
【功能主治】 清热祛风,化痰止咳 。适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咳嗽有痰,发热咽痛,舌质红舌苔黄燥,脉象洪数 。
【特点分析】 本成药为取自藏医传统古验方,其清肺退热、止咳化痰之功显著,又能凉心定惊,以防热盛痉厥 。本成药清解退热、止咳祛痰之力较好,适用于外感风热,热象偏盛者,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多、咽喉肿痛为使用指征 。
【药理作用】 具有解热、抗感染、抗菌、抗病毒、镇痛等作用 。
【传统应用】 感冒证属外感风热者 。
【现代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1岁以内一次1.5g,1~5岁一次3g,5岁以上一次6g,一日3次 。
【使用注意】 风寒感冒或脾虚、大便稀薄者慎用 。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品 。
8.柴黄颗粒
【药物组成】 柴胡、黄芩提取物 。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适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周身不适,头痛,目眩,咽喉肿痛,咳嗽,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脉浮数 。
【特点分析】 本中成药解毒清热作用明显,疏风解表作用较弱,适用于外感风热,热象明显者,临床但见发热即可使用,一般以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大便干结为使用指征 。
【药理作用】 具有抗病毒、解热、抗感染、镇痛等作用 。
【传统应用】 感冒证属外感风热者 。
【现代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