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大烩菜起个好听的名字( 二 )


“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大烩菜起个好听的名字

文章插图
▲ 陕西的羊肉烩菜 。 
无论肉是多是少,是主角是配角,一直不变的是烩菜在华北平原坚挺的餐桌地位——它不仅是日常餐桌上的守护者,也是中原乡村红白喜事各类庆典的宴席上不可或缺的“大菜” 。
“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大烩菜起个好听的名字

文章插图
在东北,万物皆可炖
在东北,“铁锅炖一切”这句话绝对不是白给的:在很多地方,炖啥完全取决于家里有啥,或者今天想吃啥——“乱炖”则传神地描述了菜盆里食材的状态和它们被烹饪的动态过程 。
“乱炖”在东北还有更多名字,比如精准描述其制作动态的“一锅搅马勺子”,还有更为喜庆的“大丰收” 。
无论是烩菜还是熬菜,在北方各地都以“量大”著称,而在东北,“乱炖”不仅继承了“量大”的传统,还有“块大”的特色:白菜、扁豆角都不需用刀切,洗净直接用手撕碎入锅,其形态粗放;土豆、茄子、尖椒等则以“大滚刀块”形态出现,外表粗放但是味道不失精彩细腻 。
“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大烩菜起个好听的名字

文章插图
▲ 东北酸菜炖白肉血肠
比起中原“烩”制的快速便捷,“炖”更是一个粗中有细的过程:加入汤汁或水后,要经历一个大火滚开到小火慢慢炖煮的过程——所以即便土豆、苞米、茄子块切得再大,滋味都会炖得透透的 。
东北的“炖”是一门艺术:有经典的搭配组合,如酸菜炖猪肉,土豆炖豆角,小鸡炖榛蘑,也有“什么都往锅里炖”的带有随机之美的:红的绿的大块菜肉在热汤中翻滚着,被“马勺”搅出一派欢腾 。
“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大烩菜起个好听的名字

文章插图
▲ 农家“一锅出” 。
主食也是东北大锅菜跟其他地方的重要区别 。不像河南、山西人民常用馍、油饼等配烩菜,在东北,一向骄傲的东北大米都不能算作“乱炖”的黄金搭档,唯有锅贴大饼子才是大铁锅乱炖的绝配 。
【“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大烩菜起个好听的名字】
“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大烩菜起个好听的名字

文章插图
▲ “铁锅炖大鹅”周围环绕的玉米面锅贴大饼子 。
玉米面与白面相和,发酵至糊状用手捞出左右拍打,然后猛甩到咕噜着肉和菜的铁锅边缘,待蒸熟揭开锅盖,雾气与香气同时腾腾而出,单面焦脆里面软糯香甜的玉米饼就着炖得软烂的菜肉,抵御零下30度的寒气也不在话下 。
总之,冬天在东北,“炖”就对了 。
“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大烩菜起个好听的名字

文章插图
河北山东,“熬”出滋味
同样的肉菜原料、同样的大铁锅,在河北和山东部分地区,会在最后焖熟的过程中加入比其他地区更大量的水,因此“熬菜”这种地域特色叫法也颇为传神 。
“熬”出来的菜,颜值看上去不算太能打:菜叶煮得蔫蔫的,颜色被酱油熬成一片褐黄 。但是“熬”的做法让菜更易熟、更快速入味 。
“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大烩菜起个好听的名字

文章插图
▲ “熬菜”中的汤水偏多 。
随着人口的迁徙,各地饮食习惯一直在不断融合:各地家庭主厨们都开始预先煎炸豆腐土豆,以便“熬”或“烩”得更有滋味;东北的酸菜和河南的酥肉开始喜结连理;各地出现的新鲜菜品也加入烩菜熬菜的大军 。
“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大烩菜起个好听的名字

文章插图
▲ 河北邯郸的“皮渣炖海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