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靠打针长个?小心拔苗助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渐激烈,身高对一个人升学、就业、择偶及心理的影响明显加剧。如何让孩子“高”人一等,已成为广大家长密切关注的话题,甚至到了焦虑的地步。“孩子身高低于同龄人,请问可以打增高针吗?”“我儿子想长到一米八,医生给开点增高针呗!”……对此,专家认为,不少家长过分担心孩子的身高,甚至拔苗助长,真正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的儿童很少。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采访人员章娜 实习生陈悦
现象 暑期儿童生长发育门诊火爆
“暑期儿童生长发育中心特别火爆,专家门诊更是一号难求。全科医生经常加班,每周3天门诊几乎爆满,每天接诊70到90人,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8点-10点才能下班。超过八成的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生长发育问题,主要是发育迟缓、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等常见多发病。疫情期间隔离在家,超重和肥胖儿童明显增加,导致性早熟发病率上升,使患儿骨龄提前,从而影响最终成年身高,引发家长恐慌甚至焦虑。”南昌大学二附院儿科副主任、红角洲新院儿童生长发育中心负责人刘燕玲主任医师介绍,约半数前来求医的家长是来咨询孩子的身高潜力,以及是否需要使用“增高针”来帮助长高。有些家长明确表示孩子个头不高,就想用增高产品,打“增高针”。所谓“增高针”其实就是注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
【 身高|靠打针长个?小心拔苗助长】走访 对孩子身高焦虑家长不在少数
采访中,许多带孩子前来就诊的家长,在智能骨龄检测室门口排起了长队。南昌80后宝妈谭女士说,女儿今年12岁,身高1.55米,她希望孩子还可以再长高10公分,于是早早在医院公众号挂好了号,带着女儿到医院检查。
像谭女士这样的宝妈们,南昌还真不少。市民陶女士拿出手机微信,找到一个宝贝生长发育讨论群。在邻居的推荐下,她加入了一个专门交流儿童身高的微信群。“食补方面补充维生素、钙片,运动方面可以跳绳、游泳、打篮球等……”陶女士如数家珍。
多名宝妈担心孩子身高没达标,但她们理想中的身高并不是医生所说的正常值,她们大多期盼孩子能进入“高个子”行列。因此,她们迫切希望通过选择抑制提前发育的延缓骨龄针或和注射生长激素的方式来提升孩子的身高。
不少宝妈说,孩子五六岁就会带去医院测骨龄,有些家长更是上幼儿园前就带着孩子去测骨龄。“回想起我们小时候,基本上都是到了青春发育期才会注意自己的身高。长辈们都说发育高峰期可以抓紧时间猛冲下,但现在不一样了,从出生开始就应密切关注并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
案例 孩子身高1.75米家长求打针
针对父母们的焦虑,刘燕玲教授说,经常遇到一些生长发育在正常范围内,却还想注射生长激素进一步增高的家长。“前不久一名青春期的孩子,身高已经1.75米,但是家长却认为家里兄妹的孩子身高都在1.8米以上,担心自己的孩子达不到家族平均身高值,想要打生长激素。像这样的情况不少,孩子的生长明明良好,仍然想拔苗助长”。
“我门诊还遇到过全家4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抱着6个月大的女宝特意从县城赶来,咨询如何通过辅助医疗手段增高,目标身高是1.7米。让人哭笑不得,建议家长加强营养监测就好。”刘燕玲教授强调,家长大可不必有“身高焦虑”。身高受遗传及多个因素影响,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生长发育轨迹,关键是家长应定期带小孩到正规医院的儿童生长发育门诊体检,动态监测孩子的身高、体重、生长速度、第二性征及骨龄等,尽早发现生长发育的偏离,早期诊断,及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