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烈难咽下|明宣宗:明朝嫡子继承制度的破坏者,颠覆了明朝的立储原则( 二 )


立储愿望得到满足的明宣宗并未打算就此收手 , 而是打算再接再厉一举将自己心爱的女人推上皇后宝座 。 只是皇后胡善祥为人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 , 在外人看来是母仪天下的典范 , 深得朝臣的敬重 , 张太后的喜爱 。 明宣宗只能默默地等待机会 。
宣德二年(1427年) , 明宣宗苦等的机会终于到来 。 这年十一月十一日 , 孙贵妃诞下皇子朱祁镇 , 而皇后胡善祥与明宣宗成婚十年来 , 只育有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两个女儿 , 膝下无子 , 中宫嫡脉出缺 , 加上她本人身体一直身体不太好 。 这就给一直苦于皇后胡善祥素来贤德无过 , 无废后理由的明宣宗创造了机会 。


朱祁镇出生未久 , 明宣宗就迫不及待地召集张辅、蹇义、杨荣、夏原吉、杨士奇等重臣 , 入宫商议立储事宜 。 他直言不讳地表示:“朕有一大事与卿等议 , 固出不得已 , 然亦决矣 。 朕三十无子 , 而中宫屡身不得育 , 顷且病 。 日者言中宫禄命必无子 , 今贵妃有子 , 当立为嗣 。 ”(《胜朝彤史拾遗记》)

劳模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前朝宗室成员间相互倾扎的破事太多 , 为后世子孙能够相亲相爱计 , 专门亲自编撰了一部朱明皇族家训——《皇明祖训》 。 其中对皇位继承 , 做了专门规定:“凡朝廷无皇子 , 必兄终弟及 , 须立嫡母所生者 。 庶母所生 , 虽长不得立 。 若奸臣弃嫡立庶 , 庶者必当守分勿动 , 遣信报嫡之当立者 , 务以嫡临君位 。 朝廷即斩奸臣 , 其三年朝觐 , 并如前式 。 ”
这条祖训虽然只对兄终弟及做出了规范 , 但也透露出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为:以父死子继为主 , 以兄终弟及为辅;继位顺序上按照有嫡立嫡 , 无嫡立长执行 。
事实上包括明宣宗本人在内的前几代皇帝都遵循了这一原则 , 明仁宗、明宣宗父子都是嫡长子 , 建文帝是太子朱标在世诸子中的嫡长 , 就连通过靖难上位的明成祖也是嫡子出身 。
故此 , 明宣宗此举明显有违被视为皇室最高法典的《皇明祖训》 , 更不要说他此时年仅三十 , 皇后还不足三十 , 诞下嫡子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 然而很多时候规则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 虽然很可能会为此付出极大代价 。 何况此刻正处在明朝前期这个明代皇权巅峰期 , 一旦大权在握的皇帝做出了决定 , 臣子很难再顶回去 。
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 , 在明宣宗的一意坚持下 , 才四个月大的朱祁镇被册立为太子 , 打破了明朝的立储原则 , 并被后世所沿袭 。
废后明宣宗如此火急火燎地立庶长子朱祁镇为太子 , 一方面是爱屋及乌 , 更重要的是为了趁机快刀斩乱麻地实施正宫之位更迭 , 扶正孙贵妃 。 他在提出立太子时 , 就表示:“夫母以子贵 , 礼也 。 特何以处中宫 。 ”将废立之事 , 明白无误地表露了出来 。

对此参与讨论的重臣自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 譬如内阁首辅杨士奇就谏言说:“臣事帝后 , 犹子事父母也 。 宁有为人子而言废母者?”并表示:“宋仁宗废后 , 孔道辅、范仲淹极言其非 , 因率台臣十数人入谏见黜 。 夫廷臣非之 , 至今史册犹讥之 , 谁谓无议哉 。 ”(《胜朝彤史拾遗记》)
明宣宗眼见说服不了众臣 , 只得让他们暂且回府 , 认真考虑后 , 择日再议 。
出宫后 , 杨荣对夏元吉说:“上志久矣 , 恐非臣下所能止者 。 ”夏元吉回以:“然 , 废之不可也 。 ”废后之事在臣子之中就此达成一致 。
但无故废后 , 终归令人对皇后胡善祥抱有怜悯之心 , 杨士奇认为既然说服不了皇帝停止废后 , 那么最起码也得为皇后争取些利益 。 当君臣再次商议此事时 , 他建言:“愿陛下待两宫均等 , 无厚薄、无崇庳 , 终之始之 。 昔宋仁宗废郭后而恩意弥笃 , 可见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