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多福|收入低的群体更喜欢生孩子,你身边是否也有这种现象?真相很扎心
随着三孩政策的全面放开,身边的同事好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家庭经济好的夫妇,往往只生养一个孩子,二胎都不考虑,更别提三胎了;而家庭经济处于中下水平的夫妇,却很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二胎三胎接连不断。
比如我老家的邻居小红,自己在超市当收银员,老公在工厂做技术员,都是不折不扣的打工人,夫妇两一个月的工资差不多八千块。在我们三四线小县城,这样的收入对于小家庭来说是绰绰有余的,但如果是两个孩子就未免有些紧张,三个孩子就更捉襟见肘了。但夫妇两却不怕未来的苦与累,义无反顾地开始备孕三胎。
那么,为何当家有好几套房的中产阶级家庭还在发愁“不敢生”“生不起”,被房贷车贷压得有点喘不过气的普通家庭却在“抓紧生”呢?咋看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仔细想一想你可能就觉得不难理解了,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
教育成本的概念不一样
文章插图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养娃的最大成本就是教育支出。从给娃报名早教启蒙班开始,兴趣的培养、学科的补习、特长的巩固,各种类型的课程都是不小的支出,需要家长精打细算,各种权衡。中产阶级家庭的家长,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培养,不惜重金给孩子安排“一对一培训”“金牌冲刺班”等重点课程,教育成本十分高;而普通家庭的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更低,一般是象征性地给孩子上几个兴趣班,教育成本低很多,因此他们也并不觉得养娃压力大。
父母自我成长重视程度不一样
文章插图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一般家长有一份更惹人羡慕的工作,更重视自身的成长与进步。他们更希望通过努力当好孩子的榜样,坚信“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先成为那样的人。”但成长是需要代价更需要时间的,如果家有多个娃,家长每天都忙于应对不同年龄娃的衣食住行、教育培训等等问题,那就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了,但他们并不认可这种牺牲的意义和价值。
之前三孩政策刚放开的时候,网络上就出现了调侃的段子,一个女大学生从毕业开始,就得不停在怀孕- 带娃-教育之间周旋,不仅牺牲了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而且永远没得休息。对于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中产父母来说,读书、健身、旅行、交友等也是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养娃。
反之,中低收入群体的家庭,父母整天忙于生计,并不重视自我的提升和进步,他们似乎更习惯在带娃、工作的忙忙碌碌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这种忙碌让他们感到更充实,也就无所谓带一个娃、两个娃,还是三个娃了。
为孩子将来“未雨绸缪”的考虑不一样
文章插图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父母本身的兜底能力都比较强,他们不仅能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自身也完全没有“养儿防老”的必要。对于孩子的将来,他们更加深谋远虑,会为孩子打好物质基础,准备一技之长,充分利用人脉资源等等。所以他们更倾向于的理想状态是,集中所有的优质资源都给一个孩子。
反之,经济处于中下游的家庭,父母能给孩子的经济、人脉等各种资源比较有限,甚至父母还抱有“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一人成功,带动全家”等等老旧观念,因此他们更希望养育多个子女来让自己的将来更有保障。至于对孩子将来的打算,因为他们本身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他们也觉得相对简单,并不觉得多养一个孩子会花费更多资源。因此他们更倾向的理想状态是,多子多福,多一个孩子多一种可能。
- 收入|一份幼儿园老师“天价”工资单,让同行很羡慕,年薪30万还有编制
- 生活|“家庭收入10级表”出炉,5级以上别要二胎,为家庭增加负担
- 多子女家庭,父母要给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爱
- 因为|二胎到底值不值得生?看看多子女家庭的生存现状,就明白了
- 收入|孩子8岁,年收入1.8亿元,父母要不要全力“啃娃”?
- 同学|幼儿园接娃放学有讲究,高收入家长尴尬了,排在“鄙视链”的底层
- 年末家庭收入等级出炉,生三胎的多数是四级以下,网友:勇气可嘉
- 老大|多子女的家庭中,排行第几的孩子最为孝顺?猜十个中九个
- 人群|经济学家:生孩子不指望90后00后,75-85人群才会觉得多子多福
- 家长|接娃时间也要“比一比”?高收入家长居然排底层,家长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