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解析,新冠疫情两年的经济影响及前瞻分析?

在新冠疫情暴发两年之际 , 11月24日南非报告的新变异毒株“奥密克戎” , 一时间使得对疫情形势的估计悲观了许多 , 人类可能将在更长时间里与新冠病毒共存 。
疫情对全球经济最突出的影响是经济正走向“滞胀” 。
一是 , 遏制需求 。由于消费场景受限 , 全球服务消费恢复缓慢 。譬如 , 美国以不变价计的人均商品消费支出自2020年三季度开始就大幅超越了疫情前水平 , 而截至2021年三季度 , 其服务消费支出仍显著低于疫情之前 。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解析,新冠疫情两年的经济影响及前瞻分析?】二是 , 推升通胀 。疫情后全球劳动参与的主观热情和客观能力均有下降 。2021年3月开始 , 全球制造业PMI的产出指数持续大幅低于新订单指数 , 表明供给端受限 。截至今年11月 , 美国劳动参与率仍比疫情前低1.5个百分点 , 其“断崖式”下跌并未完全修复 。而疫情大幅推升了住房和耐用品购买需求 , 全球房地产价格普遍上涨 , 美国住房景气度甚至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水平 。需求结构的变化与供应能力的受限 , 导致全球通胀急剧攀升 。2021年10月美国CPI同比飙升至6.2% , 创30年来最高;11月欧元区调和CPI同比达到4.9% , 为1997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而随着房价上涨、工资上涨、通胀预期升温 , 全球通胀问题还在进一步演绎当中 。
三是 , 强化“逆全球化”迹象 。新冠疫情下严重的供应链瓶颈问题 , 使得发达国家更加重视自身供应链的稳定 , 倾向于将供应链进一步向内收敛 。根据IMF的预测 , 2021年在全球经济增长反弹过程中 , 出口增速仅与全球名义GDP增速大致持平;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 , 而出口增速回落幅度可能稍大 。这种“逆全球化”在中长期也会助推通胀水平 。
“滞胀”趋势给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带来新挑战 。近期通胀后劲不止 , 美联储“由鸽转鹰” , 就令市场始料未及 。而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墨西哥、智利等新兴经济体 , 已经从防范资本外流的角度启动了“预防式”加息 , 但这给其经济复苏带来更大挑战 。11月下旬以来 , 土耳其里拉再度开启暴跌 , 墨西哥比索也呈现快速贬值势头 。中国得益于良好的疫情防控和稳健的产业链运行 , 货币政策的空间和自主性在全球“一枝独秀” , 近期人民币汇率在美元大幅走强背景下依然强势升值 。
在“奥密克戎”之前 , 英国领衔的不少海外发达经济体已经陆续启动了放松防疫政策 , 倾向于将新冠疫情“流感化”对待 。但在新冠“流感化”问题上 , 还存在两个有待解决的挑战:其一 , 当前疫苗在欠发达国家的普及仍很低 , 这为病毒的不断变异提供了“试验田” , 疫情演变的不确定性风险仍存 。其二 , 新冠流感化亟须在特效药方面取得足够的进展 。虽然从病毒变异的既有规律看 , 其有较大概率朝“高传染、低致死”的方向演化 , 但不能排除恶性程度更高的变种出现的可能 。
对中国来说 , 保持动态清零策略 , 观察发达国家之“先行先试”应是最优选择 。面对类似“奥密克戎”这样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毒株 , 中国需采取更严格的防疫措施 , 这或会加重2022年的经济下行压力 , 从而给宏观调控政策带来更大挑战 。12月15日央行将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 ,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展望2022年 , 财政政策更有效 , “前置”发力 , 房地产、能耗双控等产业政策的缓和调整 , 以及货币政策作为配合定向、有节制的宽松 , 均可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