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是谁最早提出的名言 因材施教是谁提出的( 二 )


孔子说:“非礼勿视 , 非礼勿听 , 非礼勿言 , 非礼勿动 。”就是说 , 不符合礼的东西不要去看 , 不要去听 , 不要去说 , 不要去做 。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 聪明好学 , 领会能力强 , 所以孔子回答时就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 。强调讲“仁”就要依礼而行 , 这是“仁”的根本要求 。“仁”是内在的 , “礼”是外在的 , 二者要紧密结合 。
弟子仲弓也请教什么是“仁” , 孔子回答他说:“出门如见大宾 , 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 , 在家无怨 。”意思是说 , 外出时 , 要像去见贵宾一样地庄重;役使百姓时 , 要像承办盛大的祭祀典礼一样地严肃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 , 就不要强加于别人 。
做到这样 , 在诸侯的国家里当官 , 就没有人会怨恨你;在卿大夫家里做事 , 也不会有人怨恨你 。孔子曾说过仲弓有雄才大略 , 性格仁慈贤德 , 因此孔子就从侍奉君主和管理人民的角度来分析“仁” 。指出对待君主和人民要严肃认真 , 要宽以待人 。
孔子另一名弟子司马牛去请教什么是“仁”时 , 孔子却回答说:“仁德的人 , 说话往往是缓慢而谨慎的 。”因为司马牛“言多而噪” , 所以孔子对他的回答就强调说话要谨慎 。司马牛这才明白 , 老师强调的是要言行一致 , 而不是只空谈“仁” 。
从这两则故事中 , 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孔子“因材施教”的主张 。也正是由于这一教育原则 , 孔子对同一个问题而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
在当下 ,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仍是我们大力提倡和倡导的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 ,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 ,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 , 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 所以这也要求教师注重差异性 , 寻求差异性和共性的有机结合 , 进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
“因材施教”尊重了学生个性 , 并且遵循了人自由发展的客观规律 , 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 。
在当今世界教育领域 , 很多外国专家都很难想象 , 在两千年多前的春秋时期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在我们惊叹圣人智慧的同时 , 也为这位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老夫子感到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