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白手起家故事400字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故事( 三 )


推销员,被很多人称作“成为富豪的必由之路”,但也被认为是“天下最复杂的职业”!做推销员要有特殊的本领 。首先是要能跑,这一点,李嘉诚不在乎,在茶楼里跑
堂,他能连续12小时不落座,也不感到腰酸腿痛 。为了节省路费,他上下班从不乘车,十来里路,总是走来走去;出外联系业务,一个上午,能在香港大街上打个来回!做推销员的另一件本事是脸皮厚,能磨会缠,使客户不得不买自己的商品 。不过李嘉诚从不愿意死皮赖脸地缠人家,他总是事前想好几套方案,使人家自然而然地接受他的商品 。有一次他推销一种塑料洒水器,走了几家办公室都没有人要,他灵机一动,对办公室的人说,洒水器可能出了点问题,想借人家的水管试一下,于是乘机在办公室里表演起洒水来,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一次就卖掉了十几个 。有人认为,推销员一定要能说会道,李嘉诚却不以为然 。他不喜欢高谈阔论,讲话也是不快不慢,没有那种所谓外交家的口才 。但是他非常注意市场和消费者使用这类商品的情况,别人不需要或者已经有了的东西,你去推销当然是白费劲!当时他把香港划分成很多区域,把每个区域的居民生活情况和市场情况都记下来,这样就知道什么产品该到什么地方去推销 。短短一年以后,李嘉诚推销商品的数量超过了厂里那些老推销员 。
由于李嘉诚推销有术,别人做不成的生意他能做成,他所在的那家塑胶厂的效益也就越来越好 。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家,发现竞争胜负的关键竟在这小小的推销员身上,便想花大代价把李嘉诚挖过去 。李嘉诚的老板得到消息,惟恐李嘉诚真的成了别人手中的工具,于是抢先下手,把李嘉诚提拔为业务经理,并破例给了李嘉诚20%的红股 。李嘉诚通过报刊了解国外市场的变化,通过茶馆和娱乐场所掌握本地的行情,心中有数,指挥有方,他手下的推销员都能根据他的指导完成任务 。而李嘉诚也因此熟悉了塑胶行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且开阔了视野,增加了交往,提高了管理能力 。正如他自己所说,“吃透了这一方云雨” 。
3年以后,正当厂里准备重用李嘉诚的时候,他却坚决地辞职了 。
20岁的李嘉诚认为自己已看清了形势,做好了准备,他要放手大干一番了 。
白手起家的李嘉诚,用自己几年来积蓄的7000港元,又向朋友借了些钱,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租下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买下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 。有人开玩笑说,这个厂只有这块招牌是新的,别的全是旧货!但是李嘉诚不这样想,他选择“长江”作厂名,是有深刻用意的 。他说:“如果你不广泛吸纳细小的支流,就不能成为大河 。一个干实业的人,就必须有广阔的胸襟与别人一起工作!”充分显示出一个实业家的眼界 。厂子刚创办,缺乏资金,更缺乏人才,采购、设计、生产、推销,都得李嘉诚亲自过问 。每天一大早,他出门去联系业务,这时他是采购员兼推销员;到他回厂后,厂里一天的生产才能开始,这时他是师傅、老板;晚上搞设计,以便工人们第二天能照图施工,他又成了工程师……那时他几乎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
年轻的李嘉诚就像别的创业老板一样,希望事业发达,他急于扩大再生产,缺少资金,就向朋友去借 。但是他也碰到了所有初涉市场的企业家惯常碰上的问题:产品出现积压,资金周转不灵 。他没有阔亲戚、富朋友,人家借给他的钱,都是准备自己办事用的,所以一定要如期归还 。可是李嘉诚借来的钱已经变成了产品,而产品还没能变成钱,他拿不出钱还人家,一度面临破产的危机 。据说他有一天晚上围着工厂转了大半夜,几次向河边走去,但终于又走了回来 。他没有自杀,第二天,他又找来一个经销商,希望这个人能支持他渡过难关 。可是那个经销商边看边摇头,围着厂子转了一圈,在河边撒了一泡尿,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