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吴青蛙|上幼儿园了,孩子还没戒安慰物怎么办?


一只吴青蛙|上幼儿园了,孩子还没戒安慰物怎么办?

妈妈们都知道 , 在孩子小的时候 , 各种安慰物是让孩子获得安全感、能够安抚自己的“好伙伴” 。
慢慢地 , 孩子长大啦 。 有的孩子已经告别了这个“伙伴” , 但有的孩子依然非常依恋这个“伙伴”:可能是一块小手帕、可能是枕巾、可能是一只毛绒玩具……“伙伴”如果不在 , 他们就不自在 。
有的孩子甚至会依赖性越来越重 , 上幼儿园、外出都要随时随地都要带着这个“伙伴”——这时 , 安慰物已经干扰到孩子的日常生活 , 那么 , 如何限制和戒除安慰物 , 就成为爸爸妈妈需要考虑的事情 。
从本质上说 , 安慰物是孩子发展出了不够健康的情感模式 , 他获得情感安慰的来源变成了物品 , 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
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 独立性和社会性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 在情感这个维度上亦然 。 而藉由物品获得安慰意味着孩子既不能在情感上自处、自我满足 , 也不能通过健康的人际互动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
帮助孩子戒除安慰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 我们需要循序渐进 。
Step1:限制孩子的使用范围

比如说“你可以用小被子 , 但是我们只是把它放在家里用 。 ”从而让安慰物的使用局限在家庭环境的范畴 , 而当孩子使用的时候 , 爸爸妈妈也可以陪着他们 , 和他们有情感上的互动 , 让孩子慢慢把依恋更多建立在爸爸妈妈身上 。
一旦和孩子立下这个规矩 , 所有的成人就要遵照执行 , 不能有人“网开一面” 。 同时我们带孩子出去的时候 , 也要特别照顾孩子的情感需求 , 和孩子进行充分的互动 , 让他感觉到自己的情感需要可以通过人获得满足 。
Step 2:让孩子的手忙碌起来

孩子精神空虚、无聊 , 都会使得他想要去使用安慰物 。 这个时候 , 我们让孩子的手忙碌起来就是好办法 。
比如说 , 为孩子准备一些玩具 , 或者带着孩子一起做做小家务 。 当孩子享受到自己劳动的成果、智力的成果 , 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 , 他们就不会老惦记着自己的“伙伴”了 。
Step3:进一步限制范围

“小被子是你自己的东西 , 你可以继续用 , 但是只能在自己的房间里用 , 放在客厅里会妨碍到其他人 。 ”然后 , 孩子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去房间里面使用 , 爸爸妈妈也陪伴着他 。 同时要在房间以外的区域提供更多活动给孩子 , 让他在别的活动中渐渐忘记安慰物这个“伙伴” 。
再下一步 , 爸妈可以说“房间里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用法 , 你的小被子可以放到床上去使用 。 ”然后遵照同样的方式处理 , 进一步把安慰物的使用范围缩小 。
Step4:抓住时机 , 彻底戒除

爸爸妈妈可以挑一个好的时机 , 比如说出去旅游的时候——因为换了一个环境 , 孩子的生活起居都会打破常规模式 , 所以这是一个契机 , 让孩子感觉到我们不用“小被子”也可以非常自如 。 旅行期间 , 孩子会有很多不同以往的感官体验 , 所以他也会比较容易忘却“小被子”这回事 。 同样 , 当爸妈感觉孩子有情感需求的时候 , 尽量通过自己的陪伴让他获得安慰 。
旅游完回到家里 , 爸妈最好事先把“小被子”藏起来 , 不让孩子看到 。 有些孩子已经忘了“小被子”了 , 但如果孩子想起 , 爸妈可以说“我们出去旅行的时候你都没有用小被子 , 你看 , 你已经长大了 , 不需要小被子了 。 ”
然后和孩子聊聊旅行中有趣的经历 , 和孩子做好情感的互动 , 就能把“小被子”这个事情带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