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笔记本电池使用指南 笔记本电池7针脚定义?( 二 )


综上述,正确的操作方法是:除了电源指示灯以外,屏幕下方的所有指示灯熄灭后,即随拔掉交流插头(不要迟于5秒),交流插头拔出约5秒后,电源指示灯自动熄灭 。
据上述分析可知,本来使用交流供电方式,其原意是尽量少使用电池,从而延长电池的充用周期;而由于在操作细节上欠妥,“爱卿未竟反害了卿”;“操作细节”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
例二:当使用交流供电时,交流适配器的交流输入插头和直流输出插头插(卸)先后顺序的操作细节上是有讲究的 。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先把交流适配器的直流输出插头插到笔记本的电源插孔,然后把交流输入插头插到220V交流电源插座上;而卸下时则应先把交流输入插头拔下,然后再把直流输出插头拔出 。如果在插(卸)时颠倒了先后顺序,交流适配器则会处空载状态,交流适配器是不允许处空载状态的,因其工作于脉冲状态,空载时其内的开关变压器绕组会产生极高的反峰电压而击穿诸如IC,电容等电压敏感元件 。虽然现时的交流适配器其内已设有空载保护电路,但由于设计上要兼顾到其它种种问题,这种保护电路的保护作用是很有限的;故此当交流适配器处空载状态时有可能被损坏 。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了解到,在操作中的任何细节都是那么的重要,来不得半点含糊和马虎;说的大一点,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科学技术的慎密性 。为此,我觉得有必要将我以前写下的一些关于电池操作细则的文字作适当的修改,整理;供大家参考,以提请对操作细节的注意;同时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和补充 。因编幅所限,下文中不可能再如上述举例中那样进行详细分析,这点还请大家见谅 。
激活处理:
以下情况的电池需要进行激活处理:
1.刚启用的新电池 。2.因长时间不使用电池,电池离开电脑处储存状态,现再启用此电池时 。3.较长时间不使用笔记本电脑或电池从笔记本电脑移出存放备用(时间超过两三个月),现再启用此电池时 。
对电池进行激活处理的方法:
激活电池内的化学物质,最大化电池的性能,需要通过对电池重复充放电(完全充电,然后再完全放电)三次 。所谓完全充放电是指:正常开机令电池耗电至3%电池电量(最好一次耗尽,也可分几次来耗电,但不宜间隔太长时间),然后必须马上对电池进行关机充电十二个小时 。
这里强调必须马上对电池进行充电,是因为电池即使不使用也会进行自我放电,当电池耗电至3%电量,此时若不及时对电池进行充电,自放电现象极易造成电池的过放电而损害电池,过放电正是锂电池的一大禁忌 。
对电池进行激活处理充电时,机子必须处关机状态 。如果此时机子处等待,挂起等状态,当充电至3~4小时后绿色电源状态指示灯不再跳动时,机器会自动停止对电池的充电,令无法对电池进行完全充电 。当放电至3%电量时,机器会马上自动进入休眠状态,此时应再启动机器,在机器启动的过程中单击屏幕左下方关机按钮,令机器关机 。
如果上述操作的各个细节都掌握得好,且你的电池质量又没有问题,就能很好地激活电池内的化学物质,最大化电池的性能,基本上电池在以后的正常使用中每次都能充到100% 。
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电 池是一种“易耗品”,电池的损耗程度取决于你使用电池时所进行的操作的正确性,操作方式,操作频率,工作环境温度,库存时间(对未使用过的电池)等因数 。
电池的充放电次数直接关系到电池寿命,一般锂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只有400~600次左右,改进型的产品也不过800多次,每充一次电池就向使用的终点前进了一步 。(当对85%以下电量的电池进行充电,将被记录并增加一次充电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