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中考知识点归纳

学习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计划本身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计划对学习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 。制定好的学习计划,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分式方程
一、理解定义
1、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
2、解分式方程的思路是:
(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
(2)解这个整式方程 。
(3)把整式方程的根带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
(4)写出原方程的根 。
“一化二解三检验四总结
3、增根:分式方程的增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增根是最简公分母为0;(2)增根是分式方程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 。
4、分式方程的解法: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3)解整式方程;(4)验根;
注: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
5、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
步骤: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写出答案,检验时要注意从方程本身和实际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检验 。
二、轴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
1、轴对称:
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其中一个图形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
2、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轴对称图形讨论的是“一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轴对称讨论的是“两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 。
(2)联系 。把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作两个图形”便是轴对称;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便是轴对称图形 。
3、轴对称的性质:
(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
(2)对称轴与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垂直 。
(3)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
(4)对应点的连线互相平行 。
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1、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2、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3、点(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
四、关于坐标轴夹角平分线对称
点P(x,y)关于第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
点P(x,y)关于第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 。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
2、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